桁架结构课件图文.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桁架结构课件图文

桁架的定义 由许多杆件在其端点处相互连接起来,成为几何形状不变的结构,称之为“ 桁架”。杆件上弦杆斜杆竖杆下弦杆桁架中杆件与杆件相连接的铰链,称为节点。节点工程中的桁架结构桁架分类 平面桁架 ? 平面结构,载荷作用在结构平面内; 桁架分类 空间桁架 ? 结构是空间的 ? 结构是平面的,载荷与结构不共面。本节我们只研 究平面桁架基本假定: 1.桁架中所有的杆件均是直杆。 2. 各直杆两端均以光滑铰链连接 3. 所有荷载在桁架平面内,作用于节点上; 4. 杆的自重不计,如果杆自重需考虑时,也将其等效加于两端节点上; 力学中的桁架模型力学中的桁架模型二力杆—组成桁架的基本构件。构建桁架的基本原则:组成桁架的杆件只承受拉力或压力。力学中的简单桁架模型( 基本三角形) 三角形有稳定性(a)三、按几何组成分类:1、简单桁架—在基础或一个铰结三角形上,每次用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链杆连接一个新节点,按照这个规律组成的桁架。悬臂型简单桁架简支型简单桁架 2、联合桁架—由简单桁架按基本组成规则构成桁架3、复杂桁架—非上述两种方式组成的静定桁架FF一、节点法 以各个节点为研究对象的求解方法,称节点法 隔离体只包含一个节点时,隔离体上受到的是平面汇交力系,应用两个独立的投影方程求解,固一般应先截取只包含两个未知轴力杆件的节点。注意:只要是能靠二元体的方式扩大的结构,就可用节点法求出全部杆内力一般来说节点法适合计算简单桁架。FyFNFxFN+分析时的注意事项: 1、由于桁架杆是二力杆,为方便计算常将斜杆的轴力双向分解处理,避免使用三角函数。2、假设拉力为正一、节点法[例]已知:如图 P=10kN,求各杆内力?∑∑∑FXFXFY===0,0,0,∑MA=0∑Fy=0解:①研究整体,求支座反力NA+YB-P=0②依次取A、C、D节点研究,计算各杆内力。∑∑∑FYFXFX===0,0,0,S=8.66 kN解 得 52、 截面法截面法:用截面切断拟求内力的杆件,从桁架中截出一部分作为隔离体,来计算杆件内力。 1、隔离体上的力是一个平面任意力系,可列出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2、取隔离体时一般切断的未知轴力的杆件不宜多于三根。 ★被截三杆应不交于一点或不互相平行。适用范围:联合桁架的计算和简单桁架中少数指定杆件的计算。II②选截面I-I ,取左半部研究A-S4·h-YA·a=0S4= -Pa/h二、截面法[例] 已知:如图,h,a,P 求:4,5,6杆的内力。①解: 研究整体求支反力 ∑FX=0XA=0∑MB=0-YA·3a+P·2a+P·a=0YA=P由∑MA’=0∑FY=0YA+S5·sinα-P=0 S5=0∑FX=0S6+S5·cosα+S4+XA=0 S6=Pa/h说明 : 节点法:用于设计,计算全部杆内力 截面法:用于校核,计算部分杆内力 先把杆都设为拉力,计算结果为负时,说明是压力,与所设方向相反。三、特殊杆件的内力判断①两杆节点无载荷、且两杆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该两杆是零杆。②三杆节点无载荷、其中两杆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杆必为零杆?§6-2 摩擦 前几章我们把接触表面都看成是绝对光滑的,忽略了物体之间的摩擦,事实上完全光滑的表面是不存在的,一般情况下都存在有摩擦。[例]平衡必计摩擦 滑动摩擦——由于物体间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趋势引起的摩擦。★滚动摩擦——由于物体间相对滚动或有相对滚动趋势引起的摩擦。摩擦的类别:3.6.1 滑动摩擦 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具有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时,彼此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摩擦力作用于相互接触处,其方向与相对滑动的趋势或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它的大小根据主动力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静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滑动摩擦力和动滑动摩擦力。 若仅有滑动趋势而没有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静滑动摩擦力;若存在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动滑动摩擦力。一、静滑动摩擦力1、定义:相接触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时,其接触面 产生阻止物体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 就是接触面对物体作用的切向约束反力) 2、状态: ①静止: ②临界:(将滑未滑) ③滑动:(f — 静滑动摩擦系数)(f —动摩擦系数)所以增大摩擦力的途径为:①加大正压力N, ②加大摩擦系数f 3、 特征: 大小: (平衡范围)满足静摩擦力特征: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 定律: ( f 只与材料和表面情况有 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二、动滑动摩擦力:(与静滑动摩擦力不同的是产生了滑动) 大小: (无平衡范围)动摩擦力特征: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定律: (f 只与材料和表面情况有 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三、摩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