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科问题解决学习教案-源泉国小
PAGE
PAGE 7
慎 終 追 遠 清 明 節
慎 終 追 遠 清 明 節
壹、設計理念
壹、設計理念
清明,是全年廿四節氣裡的第五節氣,在「春分」後十五日。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掃墓,期盼透過此教學活動,使兒童明白清明節的意義,並能慎終追遠。
貳、主題架構圖
貳、主題架構圖
節 慶
節 慶
慎 終 追 遠 清 明 節
慎 終 追 遠 清 明 節
慎終追遠節 氣傳 說習 俗飲食風俗
慎終追遠
節 氣
傳 說
習 俗
飲食風俗
3、我從哪裡來2、
3、我從哪裡來
2
、
清明節的習俗
與飲食風俗
1、
寒食與清明
參、教學活動設計
參、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節慶篇
單元名稱
慎終追遠清明節
1.寒食與清明
2.清明節的習俗與食俗
3.我從哪裡來
適用年段
四~六年級
教學節數
三節
分 段 能 力 指 標
語文領域
B-2-2 能確實把握聆聽的方法。
B-3-2 能靈活應用聆聽的方法。
B-1-1 能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
B-1-3 能聽出說話者說話的表達技巧。
C-1-1 能正確發音並說標準語言。
C-1-2 能有禮貌的表達意見。
C-1-4 能把握說話主題。
E-1-2 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文章的大意。
社會領域
2-3-2 探討臺灣文化的內涵與淵源。
4-3-3 描述人類社會中出現過的各種藝術形式,並舉例說明人類如何藉由各種藝術形式,進行美感的欣賞、溝通與表達。
資訊教育
5-3-1 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
教 學 目 標
一、能知道清明節的起源。
二、能知道「介之推」忠誠事君的故事。
三、能知道清明節的各項習俗、食俗活動。
四、能知道臺灣清明節的習俗與食俗。
五、能知道自己的祖先源於何地。
六、能透過清明掃墓,知道慎終追遠。
能力指標
教 學 活 動
指導要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六大議題
語文
B-2-2
B-3-2
B-1-1
B-1-3
C-1-1
C-1-2
C-1-4
E-1-2
社會
2-3-2
4-3-3
【寒食與清明】
教學準備:
教師請兒童查詢「介之推」的相關故
事。
教學活動:
一、教師講述清明節的起源:
1.清明,是全年廿四節氣中的第五
節氣,在春分後十五日,約當陽
曆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節最重
要的活動就是掃墓,民國廿四年
起,政府還明定清明為民族掃墓
節,全民休假一天,以便掃墓。
2.清明最早只是附屬在寒食節(清
明前一日)習俗中的一個次要
日,直到宋朝,掃墓才成為清明
的主要活動。
二、教師請兒童依據查得的資料,發表「介之推」的相關故事。
三、教師依據兒童發表內容做補充說明。(附件一)
四、教師請兒童發表聽完「介之推」的故事與寒食節由來的感想。
五、教師歸納結論。
~第一節完~
1.可利用學校圖書館及電腦教室做資料查詢。
2.提醒兒童抄錄資料來源。
教師可先將
桌椅排成ㄩ
字形,以方
便活動的進
行。
上網查詢
圖書館
教師準備有關清明節的資料。
能事先蒐集資料
能專心聽老師說故事
能上臺發表
口頭回答
資訊教育
5-3-1
能力指標
教 學 活 動
指導要點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六大議題
語文
B-2-2
B-3-2
B-1-1
B-1-3
C-1-1
C-1-2
C-1-4
E-1-2
社會
2-3-2
4-3-3
【清明節的習俗與食俗】
教學活動:
一、教師講述清明節的傳統習俗:
1.掃墓(源於唐朝寒食節的習俗活動)。
2.踏青(源於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的
習俗)。
3.鬥雞(盛行於南北朝至唐朝)。
4.賜火(源於唐朝)。
5.蹴鞠(踢足球)(源於唐朝)。
6.拔河(又名牽鉤):祈求豐收(源於唐朝)。
7.鞦韆:婦女專屬的清明活動(源於唐朝)。
8.放風箏:(源於明、清兩朝)。
9.其他:江南的清明掃墓,除了舊有的「挑新土、燒楮錢、祭山神、奠墳鄰」等習俗外,凡是過去一年新娶媳婦的人家,一家人要帶新媳婦一同去上墳,稱之為「上花填」,俗稱「掛錢」,也叫「掛墓」。地方官府照例也在清明節到各地祭壇去祭拜無主的孤魂。
二、教師講述清明節的傳統飲食風俗:
1.南北朝:
(1)醴酪(以麥芽糖調製杏仁麥粥)。
(2)環餅(類似現在的點心)。
2.宋朝以來:
(1)稠餳(大麥粥)。
(2)麥糕。
(3)乳酪。
(4)乳餅。
(5)棗錮飛燕(製成燕子形的麵食)。
(6)楊桐飯(楊桐葉染飯,又稱清精飯、石飢飯)。
(7)青白團子。
(這種青白糰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麥草汁舂合而成,餡料則多為棗泥或豆沙。放入蒸籠之前,先以新蘆葉墊底,蒸熱後色澤翠綠可愛,又帶有蘆葉的清香,是很受歡迎的清明節食品。)
教師可先將
桌椅排成ㄩ
字形,以方
便活動的進
行。
教師準備有關清明節的資料。
1.能專心聽老師閱讀故事
2.能發表自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