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祝县水土保持现状危害和可持续发展探讨
天祝县水土保持现状危害和可持续发展探讨
摘要:对天祝县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危害进行了分析,概述了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水保现状;危害分析;可持续发展;天祝县
1天祝县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地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过渡地段,在地理自然区划上属青藏高原地带。县境西北端同祁连山脉相连,东南端没入黄土高原,东北接近腾格里沙漠边缘。南北长158.40km,东西宽142.60km,总面积7 149km2。境内海拔高度在1 960 ~4 878m之间,相对高差2 918m。地形复杂,地貌种类多。
1.2气象
天祝县境内气候呈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特征,气温低,日照短,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一年中春季天气多变,大风多;夏季气温凉爽,降雨较少,很容易发生伏旱;秋季潮湿多雨,降温迅速;冬季降雪稀少,寒冷时间长。全县多年平均气温-2~4 ℃,历年最高气温26 ℃,极端最低气温-30 ℃;年降水量195~632mm,蒸发量720~2 300mm,平均相对湿度58%,日照时数2 500~2 700h,无霜期130d,一般风速1~3m/s,最大风速28m/s;历年最大积雪深度24cm,冻土深度1.49~2m。干旱指数:乌鞘岭地区2~3,松山地区4~5。
1.3社会经济概况
到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21.52万人,农业人口17.60万人,占总人口的81.78%,非农业人口3.92万人,占总人口的18.22%;工业增加值65 800万元,农业增加值26 500万元,粮食总产量3.55万t,牲畜存栏66.16万头(只),农牧民人均收入2 139元。
2水土流水现状
天祝县地处河源上游,是石羊河流域、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水源补给区和水土保持重要预防保护区。但随着全球性气候的转暖和县域内人口的增长,人畜活动频繁,导致源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治理与保护压力加大。据调查,石羊河流域6条内陆河年径流量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11.96亿m3减少到现在的7.55亿m3,减少了36.80%,导致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严重缺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事纠纷层出不穷。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4 86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7.90%,其中轻度区497.6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0.20%,中度区917.9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8.90%,强度区3 448.5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0.90%。大部分地区的土地侵蚀度已超过4 800t/km2?a。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达1 644万t。一、二级沟壑总数9 621条,沟壑密度为1.90km/km2,而且每年仍在不断延伸。灌木林平均高度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2m左右,下降到现在的平均不足1m,下降50%以上,覆盖度由当初的9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60%左右,下降40%。天然草原“三化”面积不断扩大,严重退化面积达13.47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34.40%,牧草高度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41.70%,覆盖度下降11.11%,产量下降30.40%,种类由原来的22种锐减到现在的16种。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着全县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威胁着黄河上游(庄浪河、大通河两流域)及内陆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植被的发育。
3水土流失危害
3.1 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水肥土流失,地力减退;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水资源减少,直接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覆盖度低,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持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3.2造成河库淤塞,降低工程效益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下泄,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河床抬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下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10a一遇的流量20a一遇的水位现象。
3.3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渠道、涝池、水库等水利设施。
3.4 水环境质量下降
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