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西河流域旱情评价和抗旱对策研究.doc

安徽省西河流域旱情评价和抗旱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省西河流域旱情评价和抗旱对策研究

安徽省西河流域旱情评价和抗旱对策研究   摘 要根据安徽省西河流域实际情况,评价实时旱情等级,并在发生各种旱情等级情况下,采取相应的防旱、抗旱对策。   关键词 西河流域;干旱分析;防旱;抗旱;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识码:A   旱灾是影响安徽省西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流域内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干旱缺水等造成的损失愈来愈严重。   1 基本情况   1.1 概况   西河上承庐江县境黄陂湖水系来水,干流从缺口开始,向东流,至横山折北流,至黄姑南又折东流;经梁家坝右纳郭公河,至湖陇北右纳湖陇河,至襄安镇南左纳永安河;至凤凰颈,右岸有引河向南经凤凰颈闸通江,凤凰颈闸主要为引江水灌溉和汛后向长江排水。西河续东又折东北,至无为长坝,左纳花渡河;经田桥至黄雒河口入裕溪河。流域面积2224km2(黄陂湖来水面积602 km2),其中山区509 km2,丘陵区791 km2,平原圩区869 km2,湖泊水面55 km2。西河缺口以上黄陂湖和白湖总集水面积为1138 km2,大都是山丘区,来水经两湖调蓄后下西河。   1953~1960年间白湖被围垦,减少了上游的调蓄库容,疏浚整治后的兆河,已自缺口和东北至马尾河口,沟通了巢湖。至此,缺口以上的洪水基本经兆河入巢湖,缺口以下西河入裕溪河的来水面积为1622 km2。河道长度自缺口至黄雒河口为108km,河槽上口宽110m,底宽45m,比降1/70000。两岸圩田集中,有耕地约100万亩,河堤由圩堤联结组成,防洪标准尚低。   1.2 降水蒸发   (1)降水。安徽省西河流域雨量变幅大,多年平均所降雨量1210.7mm,最大年降雨量2005.5mm(1991年),最少年降雨量697.7mm(1978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份,多年平均汛期降雨量730mm ,6~8月份为主汛期,多年平均主汛期降雨量503毫米;主汛期梅雨特征显著,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多年平均梅雨期降雨量270mm,最大年梅雨量1040.2mm(1991年)。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汛期最大90天总水量占全年总水量的比重为50%~70%。最大月降水量一般出现在6~7月份。   (2)蒸发。 安徽省西河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自西向东递减。平均蒸发量为900~1000mm,多年平均月最大蒸发量出现在6、7、8月份,月最小蒸发量在12、1月份,且对1981~2000年的蒸发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面其年蒸发量在研究时段内呈上升趋势。   1.3 水资源短缺   安徽省西河流域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唯一补给源。位于南北气流交汇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港汊纵横交错,圩区以及不少城镇、村庄处于长江和内河洪水位以下,常受洪涝威胁;而丘陵区因地面径流不足,农作物常受干旱的威胁。   2 农业种植   安徽省西河流域种植是农业经济的主体,既有粮食作物又有经济作物。   3 流域旱灾   3.1 干旱等级评价   鉴于我省西河流域干旱时,农业干旱和城市干旱几乎同时发生。因此将农业、城市干旱等级合并考虑,划分为四级,即轻度干早(轻旱)、中度干旱(中旱)、严重干旱(重旱)、特大干旱(特旱)。   对连续无雨日数、降水距平、河道来水量距平百分率、河道来水量距平百分率、地下水埋深下降值、城市缺水率、作物受旱面积百分比等7种干旱指标逐年进行旱情等级评价。   3.2 干旱发生的频次   建国以来,遭受较大的旱灾14次,约4年一遇。因此,干旱是西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3 干旱成因   造成干旱频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1)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并且降水偏少时段往往发生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时期;   (2)既有平原圩区,又有山区、丘陵区,高差变化大,地形复杂;   (3)部分水体水污染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   (4)人口增加,水资源开采利用不科学,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5)现有水利工程抗旱能力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等。   4 防旱对策   4.1 蓄水保水   保证水源是抗旱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在保证工程安全前提下,各类水库和涵闸,都应按照控制运用办法的规定,适时蓄水、保水,增加调节水量。有抗旱任务的各类水利工程,要制定和完善抗旱调度运用办法。   4.2节水措施   (1)农业节水:主要包括工程节水和科学的节水灌溉制度建设。围绕创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着力推广水稻浅湿灌溉技术,通过农业节水,减轻过量灌溉用水对水体面源污染的压力,使灌溉水源达到应有的标准。   (2)工业节水:建立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大力发展工业用水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