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版2017高考18个文言虚词复习课件-(共103张PPT).pptVIP

-精选版2017高考18个文言虚词复习课件-(共103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版2017高考18个文言虚词复习课件-(共103张PPT).ppt

【也】 一、下列句中加点的“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两项是(?????? ) 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二、AB(A助词,表判定语气 B助词,表判定语气 C表停顿 D助词,表疑问语气) * 练习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是说也,人常疑之。 3)苟政猛于虎也! 4)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判断 停顿 感叹 反问 祈使 * 二、判断“也”在文中的意义。 “师道之不传1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2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3也。”“汝之言,金玉4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5也!” 1、助词,句中表停顿 2、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 3、句末语助,表祈使语气 4、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 5、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 *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用)凭……身份。 ●以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 (一)用作介词。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 “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 (二)用作连词。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往往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 * 1.作语气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三)用作助词。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四)用作动词。 1.率领、带领。 2.以为,认为。 * 【以】 一、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承接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 * 二、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1、名词,可译为原因 2、动词,可译为认为 3、介词,可译为凭借 4、介词,可译为把 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 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 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 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10、介词,可译为 因为 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12、介词,可译为在 13、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 14、表界限或范围 15、动词,可译为用 * ①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 1.依照,根据。 (一)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等。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 2.依靠,凭借。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鸿门》) ②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 3.趁着,趁此。 ●因 *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 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屈原》) 4.通过,经由。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廉颇》) ②因而化怒为悲      (《促织》) (三)用作副词。 于是,就,便;因而。 (二)用作连词。因为,由于。 (四)用作名词。 原因,缘由,机缘。 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 * ①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子路》) (五)用作动词。 沿袭,接连。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