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日本佛教和中国佛教之渊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日本佛教和中国佛教之渊源

浅论日本佛教和中国佛教之渊源   【摘 要】在古代,发达的汉文化,被日本民族吸收接受,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主体。其中,以佛教的影响最大。在长达6个世纪的时间里,佛教与日本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相互融合,它不断适应日本的具体形式和需求,最终形成了许多门派,转变成了具有鲜明日本本土特色的佛教。   【关键词】中国佛教 日本佛教 中日佛教关系 中日佛教宗派 渊源   【中图分类号】B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80-02   一、引 言   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佛教是沟通中日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汉文化输入日本的载体,僧侣们肩负着中日文化交流的重任。对于日本佛教的形成,中国佛教的影响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本人在阅读佛教相关著作过程中,总结了我认识到的中国佛教对日本佛教施以重要影响的三个方面内容,简要总结为:汉传佛教的东渐;隋、唐佛教的辐射力;汉字及汉文佛典起到的巨大作用。   二、汉代佛教东传促进日本佛教产生   1.佛教传入日本的路径   佛教传入日本有 “公传”和“私传”两种说法,继体天皇十六年(522年)汉族移民司马达到达大和国,在坂田原建草堂供奉佛像,皈依礼拜。日本称此为“私传”,即民间传入。影响较大的是所谓佛教的“公传”,即通过朝廷传入。据《日本书纪》记载,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年),百济圣明王派使者到日本朝廷,敬献释迦佛金铜像一躯及幡盖、经纶等。当时的朝鲜正处于三国鼎立时期,各国为了扩大版图,战争连年不断,当时的百济国,在军事上处于劣势,因为日本大和朝廷在军事上的援助,才使得百济保住自己的疆土。百济为了报答大和朝廷,于公元552年,将一些佛像、佛典以及幡盖等佛教用物作为答谢礼品进献给日本钦明天皇。这就是日本学术界公认的佛教正式传入日本之始,即所谓的“公传”,从此佛教在日本上层社会流行。   2.日本佛教的形成阶段   佛教在传入日本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大致经历了初传时期(传入期~710)、奈良佛教(710~794)、平安佛教(794~1192)、镰仓佛教(1192~1603)四个时期,日本民族化的佛教逐步形成。   (1)初传时期。佛教在日本流传后40年,为日本飞鸟时代的开始,是日本佛教的初传时期。初传时期弘扬佛教的最大功臣是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从推古天皇元年(593年)开始摄政,下诏传播佛教,贵族大臣竞造佛寺,从此佛教广传日本。推古12年(604年),圣德太子以佛家和儒家的思想为指导,制定宪法17条,其第二条就是“笃敬三宝”[注1],表明以佛教为国教,将佛教作为施政教育的指南,佛教思想成为根本精神。由于圣德太子的弘扬,佛教很快得到流传,至推古末年已有寺46所,僧816人,尼596人,奠定了佛教立足日本的基础。   (2)奈良佛教。奈良时期是中国宗派传日的初期,传入的派别有三论宗、法相宗、俱舍宗、律宗、密宗、华严宗。日本佛教史习惯称为“奈良六宗”。三论宗是最早传入日本的佛教宗派。其次是法相宗,俱舍宗是作为法相宗的附宗传入日本的。日本华严宗一般以新罗僧审祥为初宗,日僧良辨为第二祖。但华严章的传入,则是唐大福寺道睿于736年渡日带来。中国律宗是通过鉴真东渡在日本传播开来的。可以看出,奈良六宗的法系源于中国,教义也基本上承袭中国的固有教义,没有什么创新与发展。当时的信奉者主要是朝廷贵族,他们只是希望借助佛教延年益寿,消灭灾害,祈雨护国,并不求明教义,因而佛教多在建寺、造像、写经、诵经方面兴隆。   (3)平安佛教。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为了削弱奈良佛教的势力,积极扶植从唐传来的天台宗和真言宗,终使两宗成为日本平安时代的代表宗派。被称为“平安二宗”[注2]。平安时期的日本对唐朝佛教的输入与吸收,已不像前朝那样一味地照搬和模仿,而开始注意在继承、研修的基础上加以某方面的创新与改造。奈良时代的国家性、学问性的佛教,转变成了民间化的佛教。进入平安时代,神佛结合的趋势进一步发展为“本地垂迹说”[注3],佛教从“神主佛从”转化为“佛居主导,神归于佛”。主要表现为以佛教的释迦现世、普渡众生的思想来解释日本的诸神。这一神佛相融的倾向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提出“神佛分离”之说后才结束。   (4)镰仓佛教。镰仓时代是日本佛教空前活跃时期。平安朝贵族没落,武士阶层崛起,旧教派逐渐失去势力,取而代之的是教理简明、修行方便的新教派。主要有中国传入的禅宗,基于中国净土教典传播的净土各宗及日莲教。佛教趋向大众化和民族化是这一时期佛教的显著特点。如果说平安佛教是佛教在日本民族化的起步的话,那么,镰仓时代则是日本民族佛教的最终形成。它大致分为两种,以净土宗、禅宗为代表的佛教派别是中国教派的延伸与再发展;另一种以净土真宗和日莲宗为代表的宗派则是完全日本化的佛教。因此,镰仓佛教是从中国式佛教向日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