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研究30年1985―2014回顾和反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舆论研究30年1985―2014回顾和反思

舆论研究30年1985―2014回顾和反思   摘要:利用知识挖掘的方式,描绘了近30年来舆论研究的轨迹。在总结发现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当前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学科发展的可能路径。认为舆论学需要立足本土,注重学科建构,注重研究方法,在   鼓励学术争论的基础上,不能缺少国际意识、问题意识,需要统一一些对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等的认识。   关键词:舆论研究;知识挖掘;舆论反思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5   Review of and reflections on the studies on public opinions in the last 30 years   (1985-2014)-an anlysis based on 24780 journal papers   JIAO De-wu   (Academy   of Social Sociences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5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picts the trail of the studies on public opinions in the last 30 years by knowledge mining, summarizing the general laws and regularities, pointing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 possible approaches for futures studies in this field. This paper notes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awareness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methodology, fostering academic dialogues, sensitivity and uniformity in understanding of basic concepts, study objects and classification of studies.   Key words: studies on public opinions; knowledge mining; reflections on public opinions   舆论,是一种公开意见的集合。从词源的角度考察,舆论最早出现在《三国志》中“惧彼舆论之未畅者”,意谨防舆人对圣旨不解而议论纷纷[1]。作为一个和西方接轨的概念,我们今天使用的“舆论”一词,已经具有了中国特色的时代意义。回顾历史,中国对舆论的研究萌芽于19世纪,并在20世纪20年代因政局动荡、现代报刊发展、西方舆论研究的传入等出现一个小高潮。像徐宝璜的《舆论之研究》、刘国桢的《舆论与社会》、樊仲云的《舆论与新闻》等,都是这一时期有影响力的作品。学术研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舆论研究也不例外。一段时间舆论研究几乎停滞不前,直到最近30年,才又逐渐热闹起来。而这30年正是中国全球化与社会转型期,特别伴随着网络以及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兴传播渠道的诞生,舆论已然成为中国社会问题的晴雨表,对舆论的研究也成为新闻学、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超星发现”系统,对1985-2014年的舆论研究进行了知识挖掘,并通过可视化技术予以呈现,希冀藉此能斑窥我国舆论研究现状,并试图提及未来舆论学科发展可能之路径。   一、30年来舆论研究现状考察   (一)舆论主题、内容等的研究   1.研究主题越来越多元。从知识挖掘的结果来看,以“舆论”研究为核心,议题拓展至舆论导向、舆论监督、舆论引导等诸多方面,同时,不同舆论载体也颇受关注,网络舆论、新闻媒体等也是研究焦点(见图1)。   早期的舆论研究,主要聚焦舆论内涵、功能、历史等方面,比如有思考舆论学能否成立之研究[2],社会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3],新闻?宣传?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4],不同历史时期的舆论[5]等。反观当前舆论研究,则聚焦和舆论相关的多个方面,比如群体性事件与舆论,高校舆论,政府舆论导向,社会化媒体舆论,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媒体舆论,突发事件与舆论,国际舆论,不同舆论场等诸多方面。   2.研究内容更加务实。舆论研究多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是实践性很强的研究领域,早期舆论研究虽然也有像戈尔巴乔夫舆论观初探[6]这样既及时又能回答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但是总的来看,数量较少。随着研究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