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女院附中和金大附中的地下抗日组织-金陵中学
PAGE \* MERGEFORMAT2
金女院附中和金大附中的地下抗日组织
张铭(金中历史教师)
在南京沦陷和南京大屠杀暴行发生后,中共江苏省委和活跃在苏浙皖地区的新四军,十分重视在南京建立秘密党组织,开展各项发动群众、打击敌人的工作。1939年,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中学生朱为捐、王秀琪等组织了第一个秘密抗日团体“七人团”。
朱为捐,原名朱慧娟,1921年7月10日出生于常州一个贫苦店员家庭,少时就读于织机坊小学。抗战前夕,她响应学校号召,尽其所能为义勇军捐献了一袋炒米。读初中时,响应“一二·九”学生运动号召,参加学生集队游行,到市政府请愿,要求抗日。后又乘火车到南京市向中央政府请愿,要求抗日。抗战全面爆发后,她跟随家人流亡,在六合乡下避难时遇到日军下乡烧杀抢掠;在渡江小船上看到成堆遇难同胞尸体;在南京为躲避日军大屠杀,藏身南京金陵神学院地下室;回到常州,祖屋已成断垣残壁,满目疮痍。还听说,姑妈的儿媳遭日本鬼子强奸跳河自尽了……国难家仇使她深深感到亡国奴当不得,唯一出路就是把日本鬼子打出去,遂把名字改为朱为捐,立志到前线抗日,为国捐躯。
1938年8月间,接到南京金陵神学院难友来信,告诉她华群﹙即魏德琳﹚小姐在原金陵女大校内办了一所中学,贫苦学生可申请半工半读。于是约吴静华同学一道去南京报考,她用朱为捐之名考入高中二年级,争取到半工半读,免除了全部学费,每周还在华小姐办的小学内教7节课,后来华群校长还将校内小商店交给她管理。1939年寒假,因无钱回常州,华小姐安排她与王秀琪共住500号宿舍楼。王秀琪是金陵女大难民收容所解散时留下的,她丈夫不知被杀还是失踪,房屋炸毁,她带了个两岁的小孩,走投无路,无家可归。因她年龄偏大,文化较低,华小姐就安排她进入家政科,让她从事手工劳动,每天只上两节课,既提高文化,又能自食其力。共同的悲惨遭遇,使她们越走越近,她俩决定团结抗日爱国同学,组织秘密抗日团体,进行抗日斗争。开学后,朱为捐单线发展了吴静华,王秀琪单线发展了姜秀英(又名石轩)。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觉得可靠,以四人为核心,成立抗日“七人团”。中共苏皖区党委成立后,十分注意在敌人统治中心南京开展地下工作。通过赵云峰﹙新四军干部﹚关系,李复与金女大附中学生朱为捐取得联系。后将金陵女子大学“七人团”活动向苏皖区党委作了汇报,区党委决定直接领导,并委托句容县委委员汪大铭负责联系。1940年7月,朱为捐、王秀琪和姜秀英三人,接苏皖区党委通知,利用暑假期间,到句容宝华山游击区参加了为期1个月的短训班学习。在学习班她们主动向组织上提交入党申请报告,先后获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金女院附中的党员学生王秀琪、朱为捐、吴静华、姜秀英(左起)
1940年8月10日,朱为捐、王秀琪和姜秀英成立一个党支部,朱为捐任支部书记。南京地下党组织自1937年10月撤离后,这是苏皖区党委派进南京城内领导地下斗争的第一个党支部。苏皖区党委明确指示,她们的组织任务应该是去团结、教育、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从而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激发他们抗日救国的热情。可以以读书为掩护,利用各种形式,把群众性组织建立起来,对先进分子不断进行考察,有重点地审慎地发展党员。支部回到南京后,首先整顿金女大附中的抗日组织,在“七人团”、“十三人团”基础上,建立发展了青年互助会这一党的外围组织。他们以此去团结更多青年学生,后来发展到50多人。在这么多成员中又稳妥地发展了阮巧云、林金珠、张一诚等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此同时,在金陵大学(汪伪政权建立后,改为南京中央大学)的黄真、肖名树、方堃(潘田)联系了金陵补习学校(留守南京的金陵大学陈嵘教授在金中办的)学生陈建﹙沈新﹚、王知义﹙王集时﹚等人
朱为捐与他们联系上后,青年互助会与“群社”也建立工作关系,相互配合。1940年9月,朱为娟考入汪伪中央大学文学院学习。她和党支部其他成员一道,在青年学生中广交朋友,团结进步青年,先后秘密成立了“青年互助会”、“团结救国社”、“青年救国社”等中共外围组织。1941年7月,朱为捐带领方堃(又名潘田)、肖名树、黄真到苏皖区党委茅山游击根据地参观学习一个多月,在茅山地委副书记汪大铭同志主持下,成立了新的秘密抗日组织 “团结救国社”﹙简称“团救”﹚,议定由朱为捐、方堃、肖名树、黄真、程淑英五人组成领导核心。朱与肖负责组织,方、程负责宣传,黄负责联络。“团救”以中央大学和金陵补习学校为基地,开展工作。“群社”从此解散。陈建、王知义也加入了“团救”。“青年互助会”与“团结救国社”仍互相配合工作。到当年底,这两个抗日组织先后发展了张杰﹙鲁平﹚、徐相松﹙黄平﹚、康景孚﹙许镇﹚、柳肇润、戴健、任祖光、周沪生﹙周鸣﹚、李嵘、方淑娴、徐宗德、黄祥鹏、程极明等20多名党员,加上他们联系的群众共有五六十人。“团救”秘密出版油印半月刊《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小学生国庆假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 《电子商务基础》第一章课件.pptx VIP
- 第2单元活动3 编程实现算法 课件湘科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ppt
- 1.2记录个人观点(课件)-三年级信息科技全一册(河北大学版2024).pptx VIP
- 《黄金交易基础知识》课件.pptx VIP
- (高清版)DB22∕T 2758-2017 黑参 地标.pdf VIP
- 品牌管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pptx
- 2025年GB 45673《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解读宣贯学习课件.pptx
- 消防救援人员申请结婚报告表.doc VIP
- 答司马谏议书选择题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