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孟晚期书风和李北海书风比较研究
赵孟晚期书风和李北海书风比较研究
摘 要:关于赵孟?\晚年书风分期的研究古已有之,宋濂、吴荣光的观点为大多数学者、评论家、鉴藏家所认同,近代的王连起、刘九庵等也做过许多深入的研究,但都没有对赵氏书风的分期作出具体的划分,本篇论文提出的观点对此可以作个补充,对于研究赵孟?\书风分期的学者也可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赵孟?\;李北海;晚期;书风;比较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我的论文选题定为《赵孟?\晚期书风与李北海书风比较研究》,基于三点原因:一,我正在写赵孟?\晚年力作《胆巴碑》,对赵孟?\以及赵孟?\晚期书风有更为直接的了解,便于收集论文素材。二,经过对其《胆巴碑》的学习临摹与了解,遂对赵孟?\晚年书法产生兴趣。三,经过查证得知赵氏晚年师承李北海,所以找到关于李北海的作品,便于与赵孟?\晚年作品作图版类的对比考察。从而为书论中对于赵氏晚年师承李北海的论断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1.2 研究意义
元代赵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任道斌谈到赵孟?\一日能书三万字,《赵孟?\系年》中也有赵学士一日可写万字的记载,故今有赵氏传世作品甚多。因赵氏晚年作品甚多,故方便于资料的查找,陶宗仪《缀耕录》中说:“晚年则稍入李北海耳”,更有利于研究其晚年书风和李北海书风的比较师承关系,我经各方收集共收到图版资料17件,其中赵孟?\书迹14件,李北海书迹3件,都是二位书家代表之作。虽然既有成果对于赵孟?\书风的师承作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期,如明代宋濂(1310―1381)在跋赵孟?\《浮山远公传》时所谓的“三期说”:“赵魏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中学锺繇及羲、献,晚乃学李北海”,宋濂的这种论断被后来的很多鉴藏家和评论家所认同,清代广东的吴荣光(1773―1843)在题赵孟?\延?v七年(1320)所书之《杭州福神观记》时也说:“松雪书凡三变,元贞以前,犹未脱高宗窠臼;大德间,专师定武《?序》;延?v以后,变入李北海、柳诚悬法,而碑版尤多之”,将赵氏书风演变的时间概括得更加具体,与宋濂之说大致相近。刘九庵著《赵孟?\的书法》中谈到元贞以前也就是元贞元年1295年之前赵孟?\42岁以前,大德年间也就是大德元年1297年~大德十一年1307年赵孟?\44岁~54岁之间,延佑以后也就是延佑元年1314年之后赵孟?\61岁之后,由此可知赵氏晚期书风在61岁之后。当然,简单地将赵孟?\的书风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时期太过于片面,我只是以此为据对赵孟?\晚期书风的晚期做了一个简单的鉴定。但是由于缺少直观的图版分析和对比,因此,对赵氏晚期书法作品与李北海书法作品的图像对比研究对于研究赵氏书风的师承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1.3 研究综述
赵孟?\的艺术活动及其书画成就早已为学术界所熟知并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但知从民国时期广东学者冼玉清(1895~1965年)在1933年发表《元赵松雪之书画》以来,海内外学者已有大量论文,著作问世,有关仕途方面的研究有余方德《赵孟?\的出仕及其一生》一文,《江南论坛》1998年第9期(总第92期);有关其书风方面的研究有朱万章《赵孟?\早晚期书风简论》一文,《东方艺术》(2006年04期)和陈一梅《“定武兰亭”与赵孟?\书风》一文,《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3期);有关其具体作品的考察有杨立言《赵孟?\的书法成就及他的》一文,《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有关其与其他书家各方比较研究的有王俊《赵孟?\与董其昌书法比较研究》一文,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和王德义、李鸿智《李邕与赵孟?\书法艺术之比较》一文,《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有关其生平、绘画、书法、名号、印款及鉴定方面的研究有《中国书法全集》43卷44卷,荣宝斋出版社(2002年版);有关其师承、书论、艺术评价方面的研究员有马宗霍《书林藻鉴》,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有关系年方面的研究有任道斌《赵孟?\系年》,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有关分期方面的研究有:1.《书法丛刊》第十七辑王连起著《从看赵孟?\晚年书法艺术》对于赵孟?\书风分期的问题,其中写道“赵孟?\书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四十五岁以前的早年书、四十六岁至五十四岁的中年书、五十五至六十岁的中晚年书和六十一岁以后的晚年书”这与宋濂的“三期说”观点一致。2.《书法丛刊》第十辑刘九庵著《赵孟?\的书法》从赵孟?\书法风格的演变和赵孟?\书法的个人特点俩个方面对赵孟?\的书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刘九庵在赵孟?\书法风格的演变中也谈到了关于其书风分期的问题,其中写道“宋濂题赵书《大洞玉经》说:‘书法屡变,初临思陵(宋高宗赵构),后取则钟繇和羲献,末复留意李北海。文嘉沿袭此说,大略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