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和护理体会.docVIP

过敏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和护理体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过敏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和护理体会

过敏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和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48-02   过敏性疾病又叫变应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WHO指出“21世纪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持续流行的世纪”,并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预防的疾病”,其主要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它表现为人体对环境中一种或多种物质产生过强免疫反应,并导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在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带来工作和居住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改变,过敏性疾病逐渐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质量。它常由变应原致病,因此明确变应原对于其诊断、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皮肤点刺试验已成为国内外作为检测变应原的常规试验,现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913例经临床确诊为上述四种常见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95例,女418例,年龄分布于4~68岁,平均为23.4岁,病史为3月~42年,点刺时均为非急性发作期。   1.2材料   由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阿罗格点刺液,包括粉尘螨、户尘螨、狗毛/狗上皮、猫毛/猫上皮、嵩属花粉、?草花粉、蟑螂(德国小蠊)、酵母菌、羽毛、棉絮、香烟、花生、带鱼、海虾、海蟹、扇贝、牛奶、鸡蛋清、芒果、桃子。   1.3操作方法   由专门培训护士进行操作,患者取坐位,前臂掌侧置于桌面,检测的部位应干燥和干净,并经酒精消毒(过敏者用生理盐水),每间隔4cm做标记、编号,将测试的各种变应原按拟定的编号顺序依次低于编号两侧,最后滴阳性对照溶液(组胺)和阴性对照溶液(生理盐水),用直径1mm标准点刺针在溶液滴上垂直刺入真皮层,用力轻柔而均衡,持续1秒后垂直拔出,以不出血为准,点刺顺序为变应原最先,继之是组胺(阳性对照),最后是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用柔软的纸吸除多余的溶液,20分钟后判定并记录结果。   1.4 结果判断   表1结果显示:913例患者有876例患者检测出变应原阳性,阳性率96.0%,且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明显大于食入性过敏原性阳性率,其中,796例患者对吸入性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87.2%,最高为粉尘螨最高达81.8%,其次是户尘螨79.3%,蟑螂48.3%;574例患者对食入性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62.9%,最高为海虾46.8%,其次是海蟹44.4%,带鱼39.0%。   表2结果显示:同一患者可对单一变应原出现阳性反应,也可对多种变应原出现阳性反应,其中,对一种变应原阳性率最低,最低为过敏性鼻炎,仅为2.4%,大多患者对四种或四种以上变应性出现阳性反应,最高为过敏性皮炎,高达60.3%。   3 护理体会   具体有以下几点:   3.1 首先向患者解释皮肤点刺试验的特点,告知其检查方法、意义,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紧张、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3.2 点刺前应仔细询问患者一般情况,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近期用药情况,受试前4~8h停扑尔敏、5~14h停非那根、7~10h停西替利嗪、8h氯雷他定、28h地氯雷他定、22h酮替芬、19天息斯敏、18天西比灵,哮喘发作或荨麻疹发作时期不做。   3.3 点刺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开瘢痕、皮炎、丘疹、破损等部位,以影响结果,点刺时用力均衡,深度均一。   3.4 点刺结束后嘱患者在专门休息室观察30min,休息室备有肾上腺素、氧气等抢救物品,注意观察局部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红肿、荨麻疹等,密切注意有无全身反应,如全身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症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本组无一例发生全身反应。   4 讨论   过敏性疾病属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亦称I型变态超敏反应,当特异性抗原进入特异性个体后,机体内产生相应的免疫球E(IgE)抗体(亦称反应素),并附着于介质表面(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机体即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该机体时,此抗原与介质细胞的IgE“桥联”,并激发细胞膜产生一系列生化变化,破裂并脱颗粒,从被排出的颗粒中和细胞内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缓激肽等,这些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物增多等病理变化,机体处于发敏状态,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其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特异性抗原即变应原,2、特异性个体,3、特异性抗原与特异性个体二者相遇。因此,查找出变应原,阻断其与特异性个体相结合,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