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荡和现代性经验
游荡和现代性经验
摘要:在本雅明的笔下,现代都市中的游荡者既是现代性的产物,也是现代性的观察者。游荡者漫无目的地在都市中游逛,行走在店铺林立的街头,穿梭于熙攘的人群中,欣赏着商品经济制造的琳琅满目的文化形象,但却脱离于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游荡者被现代都市生活所遗弃,但又深处都市生活的中心地带,以冷眼旁观的姿态观察着都市生活,他的视角是那些忙忙碌碌的都市男女所不具备的,正是这个视角使他能够洞悉都市生活的本质。
关键词:本雅明;游荡者;现代性
作者简介: 汪民安(1969―),男,湖北武汉人,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从事批评理论、后现代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565.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09)04-0022-06收稿日期:2009-03-18
或许,在本雅明的丰富遗产中,最有意思的是他的“游荡者”(flaneur)概念。在巴黎的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一个被步履匆匆的人群包裹的身影却在缓缓地徘徊,这个人在人群中既孤独又自在。这样一个经典形象就是游荡者的形象。这个游荡者的最初雏形是波德莱尔笔下的居伊――他是现代生活的画家,在某种意义上,他也是现代生活的观察家。居伊在巴黎街头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充满激情,但是这种激情完全是观看的激情,他全神贯注地沉浸在自己的观看之中。“在任何闪动着光亮、回响着诗意、跃动着生命、震颤着音乐的地方滞留到最后。”[1](P483)并且,在芸芸众生之中,在反复无常和变动不居的生活场景中,他获得巨大的快乐。居伊寻找的和看到的是什么?他看到的是“现代性”。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现代性是被目击和体验到的,它是大都市的生活风格。现代性的目击者是个游荡者,这是本雅明的一个决定性经验。本雅明就是借助于游荡者来发现现代大都市的生活风格的。不过,游荡者是现代性的目击者,同时也是现代性的产物。
在一个什么意义上,游荡者是现代性的产物呢?游荡,并不是一个现代的概念,但是在大都市中游荡获得了自己的特殊表意。游荡是一个中介,将游荡者和城市结合起来,城市和游荡者位于游荡的两端,谁都不能甩掉对方。游荡者寄生于城市之中。只有在城市中,游荡者才能获得自己的意义和生存,同样,城市也只有在游荡者的眼中,才能展开自身的秘密。事实上,在乡村,到处都是游荡者,但是在空旷寂寥的乡村,游荡者被建构为唯一的中心形象。乡村是游荡者的背景,乡村并不是一个充满了技术的地理场所,它是一个自然景观,现代性还没有在乡村萌芽。乡村单调而且缺乏变化。乡村的游荡者并没有被丰富性培植出发达的视力,与其说他们将目光投身于周遭,不如说他们将目光投向于地平线的另外一端。在此,游荡的意义就在于游荡者本身,他的孑然一身,他的纯粹性在乡村的广袤旷野中勾勒了他的孤独。乡村的游荡者,将自己的背影淹没于无限之中。人们正是在这里发现了一种哲学人生,一种有限性和无限性暧昧交织的人生。游荡,通向了意义的无限。而集镇则天生是和游荡格格不入的,集镇如此之小,脚步刚刚启动,集镇就到了它的尽头。有限的集镇,埋没了游荡者的兴致,再也没有比集镇中的游荡更加乏味的了:没有兴奋,没有刺激,没有热情,重复,熟悉,单调。集镇是游荡者的坟墓,在这里,游荡总是和挑衅结盟,集镇中的游荡者无非是惹是生非的无赖:游荡者最终总是演变为一个滋事者。
本雅明敏锐地发现,只有大城市,才是游荡者的温床。他可以百看不厌。而巴黎是游荡的最佳去处。没有比巴黎更适于步行的城市了。本雅明初次来到巴黎就发现,巴黎更像是他曾失去的故园。这是他想象的都市。事实上,柏林对于本雅明与其说是一个喧嚣的大都市,不如说是一个静谧的乡村。本雅明关于柏林的童年回忆,总是自我的和内省的,并且总是在树丛和密林之中嗡嗡低语。而巴黎则更容易让人忘却自身,人们会陶醉于外在于自身的街道世界而心神涣散,正如观众在电影银幕前心神涣散一样。巴黎充分体现了街道的活力,这个活力既来自城市的构造本身,也来自街道上的人流,同样还来自巴黎街头的各种新式物品。在这个城市中,步行并不会令人们感到无聊和乏味,街道上一个店面接着一个店面,一个咖啡馆接着一个咖啡馆,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一个时尚接着一个时尚,没有丝毫的空隙,让人目不暇接。巴黎养育了游荡者,而游荡者也发现了巴黎。游荡者和巴黎相互创造,它们一体两面。只有在巴黎才能发现如此之多的游荡者,也只有游荡者才能发现如此之深邃的巴黎。因此,本雅明的拱廊计划不得不也是一种游荡者计划。只有借助于游荡者的目光和脚步,拱廊街的每一道褶皱才能悄悄地铺展开。
那么,这些游荡者是些什么人?游荡者通常是些无所事事的人,他们具有波西米亚人风格,居无定所,被偶然事件所决定,在小酒馆中充满醉意地打发时光,这是些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