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发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发展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发展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铜石并用  早期  中期  晚期           过渡时期   直立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原始人群      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元谋人  丁村人 山顶洞人 半坡氏族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蓝田人           河姆渡氏族  龙山文化 北京人         大汶口文化早期  良渚文化                      传说时代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发展 奴隶社会 夏(B.C.21世纪----B.C.约1600年) 商(B.C.约1600年----B.C.1046年) 西周(B.C.1046年----B.C.771年)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东周) (B.C.770年----B.C.221年) 春秋时代(奴隶社会瓦解) 战国时代(封建社会出现)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发展 封建王朝更替 秦汉时期 封建社会国家首次大一统\多民族国家开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封建社会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 隋唐时期 封建社会繁荣\再次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 封建社会国家再次分裂 辽宋夏金元时期 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民族进一步融合 明清时期 封建社会逐步衰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主要工具 石器和木棒  青铜器   铁器 主要阶级  无   奴隶和奴隶主 地主和农民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中央部分) 1、启废除氏族社会“禅让制”,建立夏朝,确定君主世袭制度,建立国家机器,国家产生; 2、西周出现“国”与“野”的制度,国人(贵族和平民)可以议论政事,服兵役;野人是“国有奴隶”从事生产,提供赋役。 3、秦始皇建立秦朝,确立皇帝称号,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设互相牵制的三公(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九卿制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继承. ——皇帝至高无上,丞相权力很大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中央部分) 4、隋唐中央实施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内史省)草拟颁布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互相牵制;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事务。——相权分散 5、宋朝中央宰相管政事,正职“同平章事”,副职“参知政事”人数较多,互相牵制;枢密院枢密使管军政,但不直接统率军队,禁军由三衙分别统率;三司使管中央财政。——相权进一步分散 6、元朝中央仿汉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政务、军政和监察百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中央部分) 7、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分相权给六部,后设内阁(大学士)备顾问;设五军都督府(管理军队)与兵部(调动军队)共管兵权;设都察院监察百官,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出现厂卫(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特务机构。   ——皇权为核心君主集权专制空前强化 8、清朝设立军机处按皇帝旨意草拟诏令和任免官员,架空内阁,撤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继续强化,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地方部分) 1、西周建立分封制控制广大被征服领土,“封建诸侯,以屏藩周”。 2、战国时期,出现郡县制(秦商鞅变法为例) 3、秦朝在全国建立郡县制:郡守和县令负责地方政务;郡县设有尉管理地方军事;郡监御史监察郡守;上述官吏由皇帝任免。 4、西汉初期高祖分封同姓王,建立郡国并行制,后经过“晁错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汉朝逐渐形成州、郡、县地区三级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地方部分) 5、西晋又分封诸侯王,导致“八王之乱”. 6、隋唐地区实行州(或郡)县两级地方制度;唐朝还出现边境藩镇节度使兼管地方行政、财政和军政,“安史之乱”后形成地方“藩镇割据”局面. 7、五代十国是地方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地方部分) 8、两宋地方延续州(府)、县两级制度,节度使逐渐消失,推行文官代替武将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知州和知县),朝廷任免;州官下设通判牵制;地方财政划归转运使管理(路或道);地方精兵遍入中央禁军,仅留无战斗力的厢军。 9、元朝大都附近中书省直接管辖(腹里);宣政院管辖吐蕃政务;其他地区设行省制度;沿边和关隘要地设置巡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地方部分) 10、明朝废行省,地方设“三司”:布政使司管行政、按察使司管司法、都指挥使司管军政;地方“三司”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朝中后期部分地区出现总督和巡抚。 11、清朝地方建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