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蛞蝓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对策.docVIP

食用菌蛞蝓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用菌蛞蝓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对策

食用菌蛞蝓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对策   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近年来大力发展平菇、香菇、鸡腿菇、双孢蘑菇、木耳等食用菌栽培,涌现出万金镇郭庄、召陵镇西皋、邓襄镇前李等一大批食用菌种植专业村,食用菌栽培成为该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增收项目。食用菌栽培规模的扩大和周年重茬生产,为蛞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食源,蛞蝓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已从次要害虫发展为主要害虫。   蛞蝓,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又名鼻涕虫、软蛭、水蛐蜒、无壳延螺等,主要通过咬食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而影响出菇或造成子实体孔洞和缺陷,严重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笔者经过多年观察、试验和参考有关资料,基本摸清了食用菌蛞蝓的为害症状、生活习性、发生特点等,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如下,供广大菇农参考。   一、为害症状   蛞蝓可为害平菇、香菇、鸡腿菇、木耳、双孢蘑菇等食用菌,其成虫和幼虫均能咬食培养料内的菌丝,从而影响出菇;当幼蕾长出时,啃食子实体原基,使其无法分化;当子实体长大后,咬食子实体的菌盖、菌褶、菌柄,子实体被害后呈现多个孔洞和缺刻,或发生畸形,严重时子实体残缺不全,被咬食的伤口易被霉菌感染从而导致子实体腐烂,严重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其粪便和白色分泌物遗留的痕迹会污染食用菌子实体,从而影响食用菌的商品性。   二、形态特征   为害食用菌的蛞蝓主要有野蛞蝓、双线嗜黏液蛞蝓、黄蛞蝓3种,一般野蛞蝓为菇房内的优势种,双线嗜黏液蛞蝓为耳场的优势种,黄蛞蝓在菇房内外、耳场中均可为害。3种蛞蝓的形态特征见表1。   三、生活习性   3种蛞蝓生活习性相似,怕强光、怕干燥,昼伏夜出、晴伏雨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幼虫和卵藏匿于阴暗潮湿的土块、草丛、落叶、石块、砖块、瓦砾下面,或畦式栽培菌袋与畦的接触处,或覆土的缝隙中,或在潮湿土壤15~20毫米深处越冬;对温度变化敏感,一般最适宜活动温度为15~25℃,超过25℃或低于15℃时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活动、产卵和孵化适宜土壤湿度为75%左右,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土壤湿度为20%~30%;蛞蝓食性杂、食性大,耐饥饿能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喝存活?^长时间。   四、繁殖特点   蛞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但也可同体受精繁殖,繁殖力强。温湿度适宜时,四季均可繁殖,以春、秋季繁殖最盛,也是为害最严重的时期。当平均地温稳定在9℃以上时开始产卵和孵化,完成1个世代约需250天,卵期16~17天,从卵孵化至成贝性成熟约需55天,成贝产卵期可长达160天。一般成虫交配后2~3天即可产卵,每天可产1堆卵,每个成体可产卵3~4堆,每堆10~20粒;卵在干燥土壤中不能孵化,在干燥空气中或强光下会自行爆裂。   五、发生特点   1. 寄主多、食性杂(大)   据观察,蛞蝓不仅取食平菇、香菇、鸡腿菇、木耳、双孢蘑菇等食用菌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还为害蔬菜、花卉和其他作物,一夜之间可将食用菌幼蕾、成菇全部吃尽,即使留下残片,残片也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2. 种群数量多,易暴发成灾   食用菌周年重茬栽培,栽培环境温度、湿度适宜,致使蛞蝓一年四季均能繁殖为害,无越冬现象,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发生量大,易暴发成灾。   3. 局部发生明显,发生量大   一般地势低洼、多年重茬栽培的老菇棚、畦式菌袋栽培或覆土栽培等条件下,有利于营造荫蔽潮湿的环境条件,温湿度条件适宜,有利于蛞蝓大量发生、加重为害。   4. 活动隐蔽,适应能力强,药剂防治困难   晴天时,白天蛞蝓潜伏在各种潮湿的缝隙和培养料的覆盖物下,傍晚开始活动(据笔者5月观察结果,蛞蝓傍晚8时出蛰,9~11时取食为害最烈);阴雨天时可全天活动。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喝存活较长时间。蛞蝓体表的黏液能阻挡农药进入其体内,所以药剂防治困难。   5. 传播病虫害,造成交叉感染   蛞蝓成虫和幼虫体表携带大量的病菌和螨虫,随着其产卵取食等活动,可引发各种病虫害,若条件适宜,易出现交叉重复感染,给食用菌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六、综合防控对策   为确保食用菌产品安全生产,应按照绿色防控理念,本着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采取“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达到食用菌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   1. 农业防治   ①搞好栽培场所的环境卫生,清除菇棚及四周的食用菌垃圾、杂草、枯枝烂叶、石块、砖块、瓦砾等;雨后及时疏通排水沟,以防渍水和潮湿。   ②菇房设施和覆土材料经过药物熏蒸消毒后方可使用,且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创造不适宜蛞蝓滋生的环境条件。   ③7~8月利用夏季的太阳高温和药物熏蒸(敌敌畏)进行高温闷棚,要求棚内温度达到70℃、土壤湿度60%左右,闷棚10天左右,一般可杀死80%左右蛞蝓。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