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魏长春论脉——诊脉须识常与变
魏长春论脉——《诊脉须识常与变》
魏长春遗作
整理者(连建伟)按: 1974 年春节过后,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原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魏长春老先生给我寄来了他对脉学古籍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总结《诊脉须识常与变》一文,供我学习。这篇医稿,一直珍藏至今,未肯轻易示人。魏老生前,本文未曾公开发表。现征得魏老先生哲嗣魏睦森主任医师同意,由本人整理后刊出,借以缅怀魏老,并传绝学于后人。
灌水者(dclrx)按:本文原发表于《浙江中医学院学报》第24卷2000年第1-2期,本人从《民间中医》网站获得PDF版本,现改成Word版本,以便大家引用、学习。整理完后我有非常“面熟”之感,好象在哪儿见过,于是查阅魏长春氏《魏长春临证经验集》(魏治平、谢恬、魏杭英校刊,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中之《仁仁斋医学笔记》,发现本文的第二部分与《笔记》内容基本一致,唯文字略有变动,故在本文部分片段之后,本人列出了《笔记》中的篇目,并用红色表明,以别原文,供同仁查阅参考。
正文
余从事中医工作达五十余年,研读许多脉学古籍,通过长期临证实践,认识到必须把脉诊和望、闻、问三诊结合起来,同时还必须充分认识脉诊的常规和其变化,注意各人秉性生理上特异的脉象,从其体性、工作、精神等等方面来确定其为常脉和病脉、佳兆和危兆。
第一部分 知常篇
提纲要脉,总归浮、沉、迟、数、滑、涩六类。包括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脏腑气血。浮,为阳为表。沉,为阴为里。迟,为在脏,为寒为虚。数,为在腑,为热为实。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浮沉以举按轻重言,洪、芤、弦、虚、濡、长、散,皆轻按而得之类,故统于浮。短、细、实、伏、牢、革、代,皆重手而得之类,故统于沉。
迟数以息至多少言,若微、弱、缓、结,皆迟之类,故统于迟。紧、促、动皆数之类,故统于数。滑虽似数,涩虽似迟,而其理各别,因迟数以呼吸定其至数,滑、涩则以往来察其形状,且滑、涩两脉,多主气血,故此两脉虽无所统,平列于浮沉迟数为六纲。
1 浮脉
浮以候表,其象轻手即得,重手不见,动在肌肉之上。浮为风、虚、眩之候,阳脉浮为表热,阴脉浮为表虚。浮而有力是风热,浮而无力是血弱。
洪:浮而有力为洪,即是大脉,又名钩脉,其象极大而数,按之满指,如群波之涌,来盛去衰,来大去长。洪为经络大热,血气燔灼之候。凡久嗽咳血忌见此脉。形瘦多气者大忌。凡病脉见洪是病加重之象。洪为表里皆热,为大小便秘,为烦躁,为口燥咽干。
芤:浮而无力为芤,其象浮大而柔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指下成窟,诊察在浮举重按之间得之。芤为失血之候,为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足以载气之征。火犯阳经则血上溢而见吐衄,火侵阴络则血下流,而见便血、崩漏。
弦:浮而端直为弦,其象按之不移,举之应手端直,如新张弓弦之状。弦为血气收敛,为阳中伏阴,或经络间为寒所滞之候。弦紧数劲为太过,弦紧而细为不及,弦而软病轻,弦而硬病重,轻虚以滑者平,实滑如循长竿者,病劲急。主痛,为疟,为疝,为饮,为冷痹,为劳倦,为拘急,为寒热,为血虚,为盗汗,为寒凝气结。弦兼数为劳疟,弦兼长则中有积滞,两手脉皆弦为胁急痛。
虚:浮而迟大为虚,其象迟软散大,举按少力,豁然空虚,不能自固。虚为气血俱虚之候,多为内脏不足之症,为伤暑,为虚损,为烦躁,为自汗,为小儿惊风。
濡:浮而迟细为濡,即软脉。其象虚软无力,应手细散,如棉絮之在水中,轻手相得,重手按之即随手而没。濡为气血两虚之候,亦主脾湿,为虚损,为自汗,为痹,为下冷,为亡血少气。
长:浮而迢亘为长,其象不大不小迢迢自若,指下有余,过于本位。长为气血皆有余之候,有三部之长,有一部之长,按之如牵绳则病。为壮热,为癫痫,为阳毒内蕴,为三焦烦热,为阳明经热盛。
散:浮而虚大为散,其象有表无里,有阴无阳,按之满指,散而不聚,来去不明。散为气血耗散,脏腑真气消耗。若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犹为平脉。倘病脉见代散者病危,主虚阳不敛,心气不足,多非佳兆。
2 沉脉
沉脉以候里,其象轻手不见,重手乃得,按至肌肉以下,著于筋骨之间。沉为阴逆阳虚之候,主阴经病,主气,主水,主寒,主骨,为停饮,为癖块,为胁胀,为厥逆,为洞泄。沉兼细少气,沉兼滑是宿食停滞,沉兼迟痼冷内寒,沉兼伏主吐泻,沉兼数是内热甚,沉兼弦是心腹冷痛。
短:沉而不及为短,其象两头短缩不满,不及本位,应手而回。短为气血不足之候,俱主不及之病。亦主三焦气壅,宿食不消。短脉兼浮为血涩,短脉兼沉多痞块。短脉一般只见于尺寸,若见关部短,上不通寸,下不通尺,则是阴阳危绝之候。
细:沉而微软为细,其象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指下寻之,往来如蚕丝状。细为血冷气虚不足以充之候。主诸虚劳损。为元气不足,内外俱冷,虚弱洞泄,忧劳过度。或为湿侵腰脊,为积为痛,俱主在内在下之病。
实:沉而弦长为实,其象举按不绝,迢亘而长,不疾不徐,动而有力。实为三焦气满之候。俱主有余之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