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插秧机附挂施肥器之研究改良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力插秧机附挂施肥器之研究改良三

動力插秧機附掛施肥器之研究改良(三) 1 王明茂 2 摘 要 利用本計畫研製之水稻插秧兼深層施肥機,一次作業可插秧六行,施肥三 條,施肥深度約6.0公分,並可覆土完全,如以每台作業機每天工作8小時 估計每日可完成機械插秧兼施肥面積達1.5公頃以上。該機係利用國產裕農 牌YP-650型插秧機配裝而成,試驗機經安裝完成後進行田間試驗,本機 因輸肥裝置係由插植臂所驅動,因此使插秧與施肥兩項作業同步進行,且插植 性能仍能保持插秧機原有之水準。而機械施肥較慣行人工表面撒施肥料除可省 工(減少施肥次數2~3次)、省肥(節省氮素用量25%左右)外,稻株生育亦較 人工施肥良好,結穗纍纍,爰於八十六年五月七日於屏東縣新園鄉黃廣先生示 範田召開成果觀摩會。另本機經新園鄉稻作代耕代營隊試用, 在一期作內完成 機械施肥面積達20公頃以上,證實其性能穩定,供稻農採用可達到降低稻米 生產成本之目標。 關鍵詞:水稻、插秧機、施肥器、機械性能 前 言 水稻施肥工作,在稻作生產勞動及資材成本項 目中佔有重要之比率,依據 TAO 民國 85 年期台灣農產品生產成本調查報告,水稻進行肥培作業時如將第一、二 期作蓬萊稻與在來稻等加總平均,肥料費用每公頃為 5,696 元,佔直接生產費 用約 7.0%,尚未包括耗工之施肥工資在內(7)。近年來農民為追求較高之收穫量, 對於化學肥料之施用量仍是有增無減,無形中除增加稻米生產成本之負擔外, 對稻田地力之維持也有不利之影響。 1 本試驗承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85 科技-1.8-糧-26(8)及 86 科技-1.8-糧-17(3)等計 畫之經費補助。 2 台灣省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 -60- 關於水稻之施肥方法,機械化施肥具有省工、省肥、防止水質被污染及增 產等效果(3,4,8,9) ,此在日本已廣泛被稻農採用,而國內於民國七十八年亦曾自日 本引進乙台動力插秧機附掛側條施肥器,在高屏地區進行肥效觀察試驗,結果 同樣證實了機械施肥之好處,但該機售價高昂每台約新台幣 45 萬元左右。另省 產肥料因粉質含量較多,於作業中常會造成輸肥通道之阻塞,欲清除頗為費工 與不便,為此,本埸爰著手改良引進水稻插秧兼深層施肥機,除維持原有之作 業性能,其一次作業可供四行水稻深層施肥之用,作業效能大幅提升,該機已 商品化並通過性能測試(5) ,正擴大在全省各主要稻作產區進行示範。但當前稻農 使用之插秧機逐漸大型化,且代耕制度盛行,致農友紛紛建議本埸能朝向六行 式插秧機配裝施肥器之改良。本計畫於 85 年度起著手於六行式插秧機配裝施肥 器之改良,且試驗雛型機巳完成並經兩年來不斷試驗與改良,迄今已達實用階 段,而該機經初步試驗操作輕便,以每天工作8小時估計可達機械施肥面積為 1.5公頃左右。本機之作業功能包括插秧兼施肥兩項,對於不同土質之適用 性佳,且試驗區之肥效性較慣行表面撒施法或機械側條施肥法,均更能持久, 因此,本研究成果於86年9月12日承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專利暨著作權益 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審查通過,同意將研究成果辦理技術移轉給合作廠商裕農 農機廠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商品化設計與量產,俾能加速水稻機械施肥之採用 及普及,以達節省勞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進而提高農民收益。 材料與方法 TAO 一.試驗設備: (一).裕農牌 YP-650 型動力插秧機一台。 (二).本場研製深層施肥裝置。 (三).剖土刀與開溝裝置等。 二.試驗材料: (一).台肥複合肥料 5 號。 (二).秧苗、農藥。 (三).五金及測試儀器等。 -61- 三.實施方法: (一).本計畫與台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