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校注读札(其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鹖冠子校注读札(其二)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SrcShow.asp?Src_ID=2736 PAGE 收稿日期:2016年1月25日 發佈日期:2016年1月25日 頁碼: PAGE 1/ NUMPAGES 9 《鹖冠子校注》读札(其二) (首发) 孟繁璞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一、《天则》第四 1. 捐物任势者,天也。捐物任势,故莫能宰而不天(失)。(49页) 《校注》:“莫”字后未出校。 案: “莫”后当补“不”字。 “莫不”(含“莫弗”)《鹖》书数见,如“莫不发于气”(《环流》)、“则任事之人莫不尽忠”(《道端》)、“莫不从微始”(《度万》)、“月信死信生,终则有始,故莫弗以为政”(《王鈇》)。此处用法相同,取其“一概”意。 本段原文当正作:“捐物任势者,天也。捐物任势,故莫【不】能宰而不天(失)”。 2.决此,法之所贵也。若砻磨不用,赐(齿)物虽诎(拙),有不效者矣。(51~52页) 《校注》:“此”字黄据后段文意判作“齿”,认为“齿可以咬物,法律条文可以治事”,故此处意指“具体明确的法律条文”。 案: “此”字不误。 《环流》篇有云:“法之在此者谓之近,其出化彼【者】谓之远……从此化彼者,法也。(68~69页)”。文意阐释了法具有“从此化彼”的功用,正与《天则》篇“决此,法之所贵也”文意呼应,知“此”字不当改。 二、《环流》第五 3. 有一而有气,有气而有意,有意而有图,有图而有名,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约。约决而时生(立),时立而物生。故气相加而为时,约相加而为期,期相加而为功,功相加而为得失,得失相加而为吉凶……(65~67页) 《校注》:“故气相加而为时”句,黄“依下文例,当作‘故时相加而为约’”。 案: 排序黄说,其立论似仍有商榷余地。 本段以“故”字为界,可划分为文意相关的两部分。前半遵循:“一(1。数字为括号前之字连续出现次数。下同)→气(2)→意(2)→图(2)→名(2)→形(2)→事(2)→约(2)→时(2)→物(1)”的派生顺序行文。后半依据:“气(1)→时(1)→约(1)→期(2)→功(2)→得失(2)→吉凶(2)……”的顺序行文。若从黄说,则后者改作“时(1)→约(2)→期(2)→功(2)→得失(2)→吉凶(2)……”,此改动确乎可以解决后半部分在行文上的连贯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正因为前半部分从“有一而有气”的观念导引而来,“故”字后首句既然原为“故气相加而为时”,如此正呼应了从“气”而生的后续派生链条。若从黄说,则明显将“故”字前后的文意做了切割。职于此,“故气相加而为时”句不误。 是故,“故气相加而为时,约相加而为期”二句之间应增补“时相加而为约”。如此,既可保证“故”字前后并从“气”所导引出的派生链条不至断裂,同时也保证了“故”字之后段落在派生链条上的连贯。 “故”字后文段当正作:“故气相加而为时,【时相加而为约,】约相加而为期,期相加而为功,功相加而为得失,得失相加而为吉凶……” 4.夫社不?,则不成雾。(81页) 《校注》:王闿运、张之纯以“?”与“刺”同。张同时判“夫”为“大”,全句解作:“大社不屋,必刬除杂草而为坛,亡国之社建屋于上,不受天阳,无事刬除,故曰不?不成雾”。全句黄径判错简,认为与本篇前后文不涉。 案: 《鹖冠子校注读札·札7》证“夫社”乃“天之”之讹,判“?”当为“??、霥一类字”。 今判“?”当作“燥”字。 “燥”字另见于《度万》《泰录》《天权》三篇: “天者,神也。地者,形也。地湿而火生焉,天燥而水生焉。法猛、刑颇则神湿,神湿则天不生水。音囗声倒则形燥,形燥则地不生火。水火不生,则阴阳无以成气,度量无以成制,五胜(行)无以成埶(势),万物无以成类。”(《度万》) “杜燥湿以法义,与时迁焉。”(《泰录》) “天之不纲,其咎燥凶。”(《天权》) 可以看到,鹖冠子以“地湿天燥”为正,“地燥天湿”为倚。若“燥湿”并言之,则可用以泛指不合于“义”的不正情形(亦即“地燥天湿”)。而作“燥凶”者,实即以“地燥”总指“地燥天湿”的不正凶状。可以看到,正因为包含于黄老道家数术观念中的“地湿生火,天燥生水”观念与人类经验观察的认识存有出入,是故凡为此句作注诸家,多不得要领。 基于上述,本句当正作:“天之不?(燥),则不成雾”。意即“天(之神)若不燥,则雾气无法生成”。 三、《王鈇》第九 5. 治不踰官,使史李不误,公市为平。(190页) 《校注》:“使史李不误”句,黄引吴世拱语:“史李,狱官也”。 案: “史李为狱官”不确,“史李”二字当分言之;“使”字衍。 遍索《鹖》书,“史”、“李”二字使用可见如下线索: “成史李官”(《近迭》) “相史于既而不尽其爱,相区(驱)于成而不索其实。”(《度万》) 可以看到,“史李”乃“成史李官”之略言,李即“理官”、狱官,与“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