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极涛动与北大西洋涛动的低频变化特征-气象科学.PDF

北极涛动与北大西洋涛动的低频变化特征-气象科学.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极涛动与北大西洋涛动的低频变化特征-气象科学

维普资讯 第 27卷 第 3期 气 象 科 学 VoI_27,No.3 2007年 6月 SCIENTIA M ETEOROLOGICA SINICA Jun.,2007 北极涛动与北大西洋涛动的低频变化特征 胡跃 文 杨 小怡。 (1贵州省毕节地区气象局,毕节 551700)(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LED,广州 510301) 摘 要 本文主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北极涛动 (AO)和北大西洋涛动 (NA0)的低频变 化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AO在 1965年 以前有准两年周期振荡,1975年后转为准 8a周期和准 16a周期 NA0也存在相似的周期转变 ,但其准8a周期 出现在6O年代末到 1976年前后 ,并且没 有明显的准 16a周期 ;AO和 NAO准 8a周期的交叉小波能谱在 1975年前后达到极大值 ,这与 北半球气候突变时间基本吻合 。另外,AO和 NAO模态 的北大西洋 中心在 1975年后表现 出不同 程度的东移,AO中心移到地中海地区,且太平洋中心明显增强 ,使其纬向对称的环形模态较突变 前更显著 。 关键词 北极涛动 (AO) 北大西洋涛动(NAO) 小波分析 低频变化 周期 分类号 P47 文献标识码 B 引 言 北大西洋涛动 (NAO)是北大西洋地 区亚速尔高压和冰 岛低压之间大气质量 的大尺度经 向振荡现 象[1]。长期以来,它被认为是北半球热带外地区位势高度场低频变化最主要的模态之一[2。]。因此 NAo 指数可以作为衡量北大西洋和西欧地区的西风强度和欧洲及北美东部冬季气候的指标[4]。 有研究指出NAo实际上是冬季平流层环流主模态在对流层 中的反映[6]。通过奇异值分解 (SVD)方 法[7和典型相关分析(CCA)方法[8研究北半球位势高度场平流层~对流层耦合的主模态,结果发现平流层 模态主要描述极涡强度和位置 ,而对流层模态类似于 NAo,但表现 出更强的纬 向对称结构。Thompson和 Wallace(1998)[9将这种模态定义为 “北极涛动 (AO)”,并说明AO是平流层极涡强度变化在地面要素场的 反映[1。Ao是北极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平面气压跷跷板式振荡 的环形模态 ,由于其中纬度活动中心(北 大西洋中心和北太平洋 中心)的统计相关性很弱 ,围绕 AO和 NAO的结构和物理机制一直存在很大的争 议[1 。最近的研究表明,AO模态是由波动强迫驱动的极地对流层垂直风速的变化产生 的。极 区的上 升运动引导近地面层的经向流 ,尤其是在挪威海和白令海峡附近,由此形成地面气压的波动型_1。 大量研究表明Ao和NAo 的年代际趋势对北半球冬季增暖趋势有很大贡献[1¨],而不 同趋势时期对 应于 AO/NAO的不同结构[1,因此 ,分析和比较两个相似模态的低频变化特征对解释过去几十年气候变化 以及预测未来趋势有很大意义。 l 资料与方法 AO和NAO指数来 自美国气候预测 中心(CPC/NCEP)。AO指数是根据文献 [9]的定义将 1000hPa 位势高度场月平均资料投影到 20。N 以北 EOF主模态 的空间型上得到的,而 NAO指数是对 700hPa位势 高度场月平均资料进行旋转主分量分析 (RPCA)得到的[3]。海平面气压场资料为 NCEP/NCAR再分析月 资料,空间分辨率为 2.5×2.5。。以上资料时间跨度均为 1950--2000年,由于AO和NAO在冬季信号最 强 ,因此取 12—3月的资料 。 小波分析方法在时域和频域上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性质 ,可以分析出时间序列周期变化的局部特征 ,从而 收稿 日期:2005—12—13;修改稿 日期 :2006—05—14 基金项 目:本文由国家 自然科学重点项 目(编号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胡跃文(1964一),男(汉),高工,现在贵州省毕节地区气象局,主要从事科研开发研究.E-mail..biqxhyw@yahoo.c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