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肝炎、肝硬化50首(子溪居士已注明病症类型与出处).doc

脂肪肝、肝炎、肝硬化50首(子溪居士已注明病症类型与出处).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脂肪肝、肝炎、肝硬化50首(子溪居士已注明病症类型与出处)

脂肪肝、肝炎、肝硬化 1、龙胆泻肝汤 出处《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龙胆草6g 黄芩9g 栀子9g 柴胡6g 泽泻9g 木通6g 当归3g 生地6g 生甘草6g 车前子6g 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黄子龙(推)木车,当地卸柴草。) 功用: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 ⑴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裂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⑵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⑶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本方常用于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注意:①此方配伍严谨,用时最好遵用原方。②肝经湿热亦可造成阳痿,且青壮年的阳痿多因于此,症见阴痒,阴汗。③男子遗精与女子的带下有类似之处,故在用药方面亦可相互借用。④黄芩、丹皮为清肝火的药对,黄芩走气分,丹皮走血分。 2、三白汤(治脾虚,湿热与痰瘀博结于肝胆型脂肪肝) 白参、白头翁、白芍、鳖甲各15克,乌韭、蛇舌草各30,白秦皮12克,焦山楂、玄胡、条岑各10克,川黄连、肉桂、附子各5克,甘草3克 5付 治:脾虚湿热中阻,湿热与痰瘀博结于肝胆,治以健脾温阳,清热、利湿、化痰、祛瘀。 3、参芪苓芍汤(治湿热与痰瘀博结于肝胆型脂肪肝) 白参、黄芪、云苓、叶下珠、泽兰、赤芍、丹参、鳖甲、山楂、茵陈各15克,乌韭30克,薏苡仁18克,柴胡、垂盆草、枳实、泽泻、法半夏、佩兰各10克,甘草5克。7付。 治:清热、解毒、利湿、祛瘀化痰,疏肝软坚散结。 4、二芍汤(治脂肪肝) 白参、赤芍、白芍、鳖甲、枳实、郁金、北山楂、黄芪、泽兰、丹参、葛根各15克,乌韭30克,淮山药18克,延胡索10克,广木香9克,甘草3克。7付一个疗程,10个疗程可愈。 5、舒肝和胃散(治肝胃不和) 乌贼骨 浙贝母 红豆蔻 郁金 鸡内金 甘草 莨菪 治:肝胃不和、胃脘痛,吞酸者 6、痞气肝郁方 酒白芍6钱,川朴3钱,枳实3钱,三棱3钱,莪术2钱,焦三仙6钱,菜菔子3钱,槟榔3钱,香附3钱,元胡3钱,灵脂3钱,乳香、没药、清夏各2钱,竹茹钱半,木通2钱,栀子3钱,连翘3钱,大黄2钱 主治:胃热、消化不良、痞气肝郁症 7、四逆散(疏肝解郁健脾) 甘草6 枳实6 柴胡6 芍药6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治:热厥症。脉弦,手足厥冷,或渴或悸,或腹脘痛,或泄利下重。经曰∶下虚则厥,故阳衰于下,则为寒厥,阴衰于下,则为热厥,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病厥逆,手之三阴三阳,相接于手十指。足之三阴三阳,相接于足十趾。阳气内陷,阳不与阴相顺接,故手足厥冷也。寒厥者,身寒面清,四肢逆冷,指甲冷,蜷卧不渴,便利,脉微迟,即阴厥也。热厥者,身热面赤,四肢厥逆,指甲暖,烦渴昏冒,便短涩,脉滑数,即阳厥也。 笔者按:前清《程杏轩医案》尝论伤寒厥症。其书云:“伤寒论厥证,分别阴阳,阴厥属寒,阳厥属热,寒宜温而热宜凉。杂病论厥证,分别虚实。夺厥、煎厥、痿厥为虚,薄厥、尸厥、食厥为实,实可消而虚可补。病由情怀不释,肝失条达,血气日偏,阴阳不相顺接,因而致厥。与全虚全实者有间,理偏就和,宜用其平。偏补偏消,乌能治情志中病。厥证妇人常有之,其为情志郁勃,致病显然。惟昼夜频发,阴阳脏 气俱伤,却为可虑。若乍发乍止,疏而且轻,亦无妨碍。所嫌病关情志,难以除根,务须戒怒舒怀,惜劳静养,冬令收藏之际,加意慎持,来春草木萌动,庶可不致复发。厥证有因痰者,有不因痰者,因痰而厥,厥时喉中必有痰声漉漉,此则厥来寂然无闻,且痰厥脉应带滑,今脉细兼弦涩,洵属气厥无疑。持脉之道,须知人之平脉,然后察其病脉,质亏脉细,此其常也。惟细中见涩,右寸关兼带弦象,故主病耳,涩者血虚气滞,弦者胃弱肝强,细小弦涩,主病尚轻,牢大弦长,主病重矣。诸厥属肝,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怒,怒则气上。经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乃为大厥。其由肝郁为病可知。考古人治郁证,多用越鞠逍遥二方,但越鞠燥而逍遥则润矣,越鞠峻而逍遥则和矣。治肝三法∶辛散、酸收、甘缓。逍遥一方,三法俱备。木郁则火生,加丹栀,名加味逍遥。滋水以生木,加熟地,名黑逍遥。《己任编》中一变,疏肝益肾汤,再变滋肾生肝饮。前用逍遥减木者,恐其守中,用丹皮减山栀者,恐其苦泄伤胃也。肝胃二经同病,须分别其肝阴胃液已亏未亏。如阴液未亏,气药可以暂投,若阴液已亏,治惟养阴濡液。所谓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