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全学院四种的模式创新大学生就业工作
三全学院四种的模式创新大学生就业工作
2008年,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以下简称“三全学院”)首届毕业生206人走向社会,就业率达到89.32%。2009年,学院有1208名毕业生,就业率为91.26%;2010年,学院有1873名毕业生,就业率为91.47%。
三全学院前三届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时,正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最严峻的时期。然而,作为一所建校时间不长的独立学院,却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就业率实现了稳步攀升。日前,记者在采访三全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后发现,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是其成功的“法宝”。
三全学院院长杨捷在接受采访时说:“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坚持‘全面适应社会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育医学英才’的办学理念,通过培养学生就(创)业意识、加强学生就(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创业实践、不断加强创业教育研究,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模式一
在校生帮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
2007年,三全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成立,这是学院由学生自发成立的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为目的的学术性社团组织,协会的宗旨是“培养职业发展能力,增强职业规划意识,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切实为同学服务”。协会成立后,在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2008年1月12日,职业发展协会组织会员在“河南省医学卫生类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上对数百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这是我们协会成立以来开展的第一项活动,目的是了解医学卫生类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职业发展协会会长张思宇说。
2008年6月,职业发展协会举办“首届毕业生就业经验交流会”;2008年11月,举办“畅谈大学生活,规划职业生涯”对话访谈会……2009年3月,职业发展协会获得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生联合会组织评选的“第五届河南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荣誉称号。面对成绩,职业发展协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为毕业生就业助力的水平和能力。
2010年4月24日,职业发展协会在学院两个校区同时举办职业测评活动;2010年10月19日,职业发展协会邀请有关专家举办“舞动青春,快乐考研”主题讲座;2010年10月19日,职业发展协会举办以“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让读书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主题的倡议读书的签名活动,并将每周三定为“集体读书日”,号召全院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据三全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樊永兵介绍,职业发展协会的工作还包括协助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举办全院性的大型就业洽谈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会等,而他们的工作的另一大亮点是创办了一份专门服务于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报纸――《职彩报》。
“据我们了解,全省高校专门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大学生社团并不多,在校生力所能及地开展工作,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这实在太难得了!”樊永兵强调。
模式二
毕业生通过特色活动练内功
2010年圣诞节,当大多数学生都沉浸在节日气氛中的时候,三全学院通过“首届大学生求职生存挑战赛”脱颖而出的15名大学生,用2元钱成功挑战了两天一夜的求职生存考验。
据介绍,参加“首届大学生求职生存挑战赛”的15名优秀学生是通过初赛、复赛、决赛从数百名学生中选拔出来的,这些学生每人身上只允许携带2元现金,在新乡市区度过两天一夜的求职生存挑战。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考评规则,将15名学生分成3组,每组派一名学生助理全程监督,要求参赛学生不得求助亲朋好友和熟悉的商家,不得携带银行卡和通信工具……令我们欣喜的是,所有学生都找到了工作,他们有的做化妆品促销员,有的做鞋店导购员,有的在商场外看管车辆,甚至还有一名学生做了一家大型模特秀活动的主持人。”樊永兵说。
参赛选手张冰在第一天的求职中就凭借特长很快在一家商场的活动现场找到了一份唱歌的工作,第一天就赚到了100元钱,成为当天收入最多的学生。当问及如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赚取这么多报酬时,张冰淡淡一笑:“那天我很幸运,碰巧赶上圣诞节商家举办活动。但是,更重要的是我曾多次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与张冰同一组的另一名选手魏亚琳,同样把能够获得新玛特化妆品促销员工作的原因归结于自己平时熟悉化妆品,且自身性格开朗,善于交流沟通。
“第一次受到商家的欺骗,第一次站在寒风中辛苦地赚取极其微薄的工资,第一次刷那么多碗……当活动结束看到前来接应我们的老师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是委屈,也是感动。如果说挫折是一笔财富,那就让它来得更早一些吧!”参加求职生存挑战赛的选手谢江帆如此表达她的收获。
樊永兵告诉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