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寻根旅游的研究
中国寻根旅游的研究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寻根旅游也悄然兴起。与观光旅游、商务旅游等常规旅游相比,寻根旅游具有时空距离大、原真性强、代际差异性强等特征;在旅游动机方面有浓厚的怀旧、探源心理,宗族、民系情结,乡情乡谊情结。我国在快速发展寻根旅游经济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产业运作模式单调、文化淡化经济过重、恶性竞争疏于联合等。河南省寻根旅游应形成“南姓北帝”的旅游格局,豫南“古光州”地区发展寻根旅游应注意四大战略。
关键词:寻根旅游;根祖文化;民系;姓氏;原真性;激发机制;概念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8)05-0076-08
收稿日期:2008-03-06
作者简介:蔡礼彬(1972~),男,河南潢川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许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其特有的“根祖情结”的激发下,纷纷来到大陆开展寻根旅游活动。寻根旅游内容不一,包括中华人文始祖寻根、各门类文化寻根、家族寻根、姓氏寻根、民系寻根等。这类旅游是我国入境旅游的初级阶段,为进一步发展入境旅游起到了宣传、协调、促进等作用,也对中国游客走出国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寻根旅游在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随着寻根旅游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把学术触角伸向该领域。张新斌先生以方志与谱牒资料,对闽台58个姓氏源于“光州固始”进行研究,提出了“固始寻根”这个在海内外华人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概念。在对历史上中原士民南迁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建寻根基地的建议,这对中原寻根文化的开发和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先生后来扩大了研究对象,对河南省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又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此外,李乔先生对河南省姓氏寻根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发对策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田迎芳等运用SWOT对河南寻根旅游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开发的建议。以上学者在寻根旅游研究方面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借鉴。综观学界成果,笔者略感缺乏对寻根旅游的系统分析,研究者对于寻根旅游的特征、分类、旅游动机论述尚不够深入。因此,笔者不揣谫陋,在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希望这些努力能引起更多学界同仁对寻根旅游这一文化现象的关注。
一、寻根旅游概念的界定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突飞猛进,某些媒体、学界人士近乎“贴标签”般随意而又生动地为某些旅游现象贴上了“寻根旅游”这一标签。近年来,有关人士从学术的角度,把“寻根旅游”(Search-origin Tourism)这一现象概括升格为学术新概念。但是,对该概念的表述并没有突破传统旅游学理论的桎梏,也没有抓住其特征,对寻根旅游的研究,明显滞后于该旅游形式发展的进程。目前,学界对寻根旅游这一概念的表述尚无定论,也缺乏权威的专家进行解读。大致上对该概念的外延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观点:寻根旅游包括游客对本人姓氏宗亲、民族民系发祥地、故居地等的旅行和游玩。对于这些观点,可以概括为:寻根旅游是对祖籍地、宗族起源地的旅游。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有许多不被以上表述所包含的,甚至相差甚远的现象也被称为寻根旅游。比如民系寻根、民族寻根(畲族凤凰山寻根、犹太人的开封寻根)、特定历史团体寻根(洪门、天地会弟子寻根旅游)、特定情感维系的圈子寻根(往届校友、黄埔一期、知青等寻根)、文化寻根(国内外寻孔祭孔)、艺术寻根(王羲之故里书法艺术寻根等)、民族人文始祖寻根(黄帝、炎帝寻根祭拜)、古人类寻根(北京周口店始祖寻根)、信仰寻根(佛家弟子名山寻根或著名僧人寺庙寻根、莆田妈祖信仰寻根)、历史事件关系人(后代)寻根等等,这一切现象都被冠以寻根旅游的名称,并且进行产业运作。这让人不禁要思考:到底何谓“根”?游客的主要目的或第一目的是“寻根”,所以只有弄清楚“根”的含义,才能界定“寻根”进而界定寻根旅游。
笔者认为,从实证的角度思考,既然实际中早已有那么多现象被称为寻根旅游,根据理论源于实践的研究原则,学术研究在对寻根旅游下定义时,就应该尽可能扩大概念的外延,把实践中遇到的寻根旅游现象用一个较宽泛的概念统摄起来,这样有利于把更多具有某种同质的事物纳入寻根旅游研究体系,符合实际地丰富课题内涵,更丰富研究思路和素材,为理论的发展开辟更广更深的空间。因此,约定俗成地把寻根旅游仅仅概括为“对祖籍地、宗族起源地的旅游现象与关系总和”是较为片面的,本文姑且称之为狭义的寻根旅游。在这一概括中,“根”只限于“祖籍地、宗族起源地”等具有血缘宗亲意义的地方。
然而,“根”的意义更多地应该是体现为时空和心灵多维度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根”是多维度的,是对某段历史、某种感觉、某种文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