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覆盖-应用生态学报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674= 2@3B4E @I .KKE7? QF@E@DH ,UK( $## ,89 (% ):$#’)$#$$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
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刘军会! 高吉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北京 ###$ )
摘! 要! 基于%’ 、$### 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遥感影像及研究区的气象数据,利用植被
覆盖度信息提取模型研究了%’—$### 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气候
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年,研究区高盖度植被的面
积缩减,低盖度植被的面积增加;植被覆盖升高区主要位于该区东北段的东部、北段的西部和
西北段的西部,其他地段的植被覆盖明显退化;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干燥度指数呈正相关,与
温度呈负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方向和程度各异(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
文章编号! ## )%**$ ($## )#%)$# ’)#+!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 ’ $()*+%# +,- (+,- .# $/+,0# ’, %/# $/+,0# ’ 1#0#%+%)’, $’1#2+0# ), +2*),034+3
%’2+( #$’%’,# ’ 5’2%/#2, 6/),+7 /01 2345637 ,8.9 275:7 (!#$%$$’ () *+(,(-. ,/0%’#’ 1’#’23+0
4+25’6. () *7%3(6’$2, 8+%’+’# ,9’%: %- ### $ ,/0%2 ); /0%; =; 4 ,; *+(,( ,$## ,89 (% ):
$# ’)$#$$ (
:;%2+$% :;=? @4 A6 BC@A =4=74D 7CD= 4? A6 CA@B@E@D7FE ?A 74 %’ 4? $### ,4?
GH 3=74D A6 C@?E @I :ABFA74D JDAA7@4 F@JBD ,A6 =KA7@ACK@BE F64D= @I JDAA7@4 F@JB5
D 74 A6 IBC74D5K=A@BE F@A@4 @I L@BA6B4 M674 74 %’)$### NB =A3?7? ,N7A6 A6 IIFA=
@I FE7CA 4? E4? 3= F64D @4 A6 F64D= 4EHO?( P6 B=3EA= =6@N? A6A 74 A67= F@A@4 ,
A6 B N7A6 E@NB JDAA7@4 F@JBD N= 74FB=74D ,N67E A6A N7A6 67D6B JDAA7@4 F@JBD
N= 74 ?JB=( P6 BD7@4= N7A6 74FB=74D JDAA7@4 F@JBD NB C74EH 74 A6 =A @I 4@BA6=A
=FA7@4 ,A6 N=A @I 4@BA6 =FA7@4 ,4? A6 N=A @I 4@BA6N=A =FA7@4 @I A6 F@A@4 ,N67E A6 JD5
AA7@4 F@JBD 74 A6 @A6B =FA7@4= N= @GJ7@3=EH ?DB??( P6 JDAA7@4 F@JBD NB K@=7A7J5
EH F@BBEA? N7A6 KBF7K7AA7@4 4? B7?7AH 74?: ,G3A 4DA7JEH F@BBEA? N7A6 ACKBA3B(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