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與無線電通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氣象與無線電通信

飛航天氣第二十二期 2014.10 氣象與無線電通信 1 冀家琳 一、前言 氣象從業人員大都了解無線電通信對氣象資料的傳遞、收集以及廣播應 用貢獻卓著,而且由於無線電通信設備 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使得氣象觀測工作更為方便與迅速,氣象預報工作更為精準。但人們對於 氣象對無線電通信的影響情形則討論不 多,本文除對無線電通信對氣象工 作的貢獻略加敘述外,並對氣象影響無線電通信的情形,做了較為詳細與 有系統的陳述,同時對近代無線電發展的趨勢,不嫌班門弄斧亦加以說明 以享讀者。 二 、無線電通信對氣象工作的貢獻 1. 無線電通信對氣象資料的傳遞、收集以及廣播的貢獻; 氣象觀測工作於 17 世紀開始 ,氣象觀測資料的傳遞與收集,最初借助 於有線電通信,1844 年發明的 CW 摩爾斯數字通信的方式來收發氣象資料, 但對海上、船舶、高山、離島以及空中的氣象觀測資料,皆需依靠無線電 通信來傳遞與收集,再做廣播與應用。 隨著氣象預報循氣團鋒面學術的發展,各氣象中心機構繪製分析天氣 圖,但繪製氣象圖需要各地大量的氣象觀測資料,這些氣象觀測資料的收 集成為氣象機構非常繁重的工作。19世紀中葉世界各地區域氣象中心,利 1基復公司 33 飛航天氣第二十二期 2014.10 用 CW 5 碼電報的方式收集與廣播,氣象資料約需 200 至300 個分散各地區 氣象觀測站的氣象觀測報告,始能繪製 成比較完整的天氣圖,再依氣團與 鋒面移動的方向與速度做成天氣預報。 到了 1930 年代,由於電傳打字機 TELTYPE的發明,才使得報務員用人 工收發報的氣象資訊的工作減輕,使氣象觀測資料的傳遞與廣播更為迅速 與正確可靠。 1950年代傳真機(FACSIMILE)的發明,使得天氣圖表製作與廣播益加進 步。WAFS (World Area Forecast System)以及 ISCS(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的發展,讓各種天氣圖表能集中在英 國倫敦及美國華盛頓繪製,再利用衛星 無線電傳真方式傳送各地,內容增 加了收集各地氣象觀測報告的數量,減 少各氣象機構繪製天氣圖表的人 力,這些都是很明顯的無線電通信對氣象資料傳遞、收集與廣播應用的貢 獻。 2. 無線電通信設備與技術的進步對氣象工作的貢獻 由於無線電遙控設備與技術的發展,配合近代電腦軟、硬體的發展,使 氣象自動觀測工作得以實現。1930 年代無線電探 空儀(Rawinsonde)的發 明,揭開了高空氣象觀測的序幕。由於 無線電雷達的發展,觀測氣象的都 卜勒氣象雷達(Doppler Weather Radar),使得颱風等惡劣天氣的動態觀測 成為可能。現代衛星無線電通信的發展 ,使氣象預報員能掌握高空雲導風 型與氣團位置移動,讓天氣預報更為精準。 二、 氣象影響無線電通信的概況; 34 飛航天氣第二十二期 2014.10 1. 電離層影響高頻無線電的傳播 電離層有如一種自然的衛星,它的位置是在地球大氣中從地球表面向上 延伸大約50 到 600公里(km),荷電粒子的氣體區域,它是由於太陽發射所 造成大氣原子內電子擾亂,以及帶電荷體的產物,電離層像似一種氣體的 毯子好像衛星一樣的性質,使得 HF(High Freq uency)越視線(Beyond Line of Sight)無線電通信成為可能,電離層約可分為四層:(1)D層,距地面 30-50哩(2)E 層,距地面 60-90 哩(3)F1層,距地面 90-155 哩(4)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