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气出下焦”的探讨命门穴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及临床的运用.docVIP

从“卫气出下焦”的探讨命门穴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及临床的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卫气出下焦”的探讨命门穴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及临床的运用

从“卫气出下焦”的探讨命门穴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及临床的运用   摘要:从“卫气出下焦”的角度探究命门穴和卫气的关系并探讨了命门穴作为调节卫气的“枢纽”及其二者对于机体免疫调节的理论来源,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观察,提出了可以通过艾灸命门来调节机体免疫这一观点。在当今中医学界,多元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被诸多医家探寻和研究。本篇为在临床上进一步通过针灸调节机体免疫提供了参考方法。   关键词:命门穴;卫气;免疫;艾灸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0-0013-04   命门者,生命之门也,该穴属督脉,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在临床中具有固本强肾、温肾壮阳、强健腰膝、延缓衰老、疏通督脉,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经气在任督二脉中的运行,并能治疗腰脊强痛、下肢痿痹、遗精、阳痿等肾阳不足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现从“卫气出下焦”探讨命门穴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及其临床运用。   1命门穴的起源与发展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灵枢?根结》:“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其指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睛明穴。而后,《难经?三十六难》载:“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此意为命门即是人体精神之舍,原气之处,是人体生命的本源,化生人体一身之阴阳。杨上善在《太素》卷中对上述《灵枢》所引两句的诠注中,明确地指出:“肾为命门,上通太阳于目,故目为命门。缓,大也,命门为大故也[1]。”杨氏认为人体的两目之精气神和视觉功能为先天之精所充养,皆赖于命门所涵养的先天之精,且杨氏统一了《内经》、《难经》上下命门说。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中记载“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他强调了命门之中具有阴阳水火之气,从而发挥对全身的滋养、激发的作用。由此可见历代医家都认为命门与肾同为五脏之本,强调了肾气及肾阴肾阳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通过调整命门我们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状态,固护人体的正气,激发肾气以滋养全身,命门即生命之门也。   但是在论述命门时,除了最早《内经》中所言的“命门者,目也。”对命门有了明确的具体定位之外,其余后世医家在谈及命门时均以其功能而言,并无具体形态、定位。作为命门在体表定位的“命门穴”,是魏晋时期出现的。命门穴最早见于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其载“命门,一名属累,在十四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壮。”皇甫谧将命门穴定于两肾之间,取义于《难经?八难》所谓的肾间动气。明朝孙一奎认为命门穴乃肾间动气之说具有合理性,将命门穴定位于两肾之间是合理的,他在《医旨绪余?命门图说》中论述“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生二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瓣分开,而中间所生根蒂,内含一点真气,以为生生不息之机,命曰动气,又曰原气[2]。”孙一奎肯定了命门穴与命门的表里关系,从而命门穴得以成为命门在人体体表的门户,反映肾间动气之所在。故而通过调节命门穴,可以调节命门之中的肾间动气。   2“卫气出下焦”及其与命门穴的关系   2.1“卫气出下焦”的渊源关于卫气的来源,历代医家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灵枢?营卫生会》有“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之说,但也有医家主张“卫出于上焦”,亦有主张“卫出中焦”者。后世医家中以张介宾为代表,他以卫气的循行来论述卫出下焦,他在《类经?经络类?二十三》中讲述“卫气者,……其气自膀胱与肾,有下而出,故卫出于下焦”。张介宾从卫气的循行走向推导,认为卫气始出于膀胱,而其根本在肾,肾与膀胱皆属下焦,故言卫出于下焦。通过经络的循行走向与卫气的特性,进一步解释了卫气源于下焦的生理基础及其特点,同时也成为了张介宾在临床上重视补命门来调节体质的理论来源。《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标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卫气属阳悍之性,我们认为卫气即卫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明确说明了卫阳之气固护人体的重要性,并指明了保护肌体不受外邪侵犯的就是阳气,即同篇所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而人体阳气的根本属肾所含藏的元阳。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故我们可认为卫气出下焦,由下焦的肾中真阳所发[3]。   2.2“卫气出下焦”与命门穴的关系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气是抵御疾病发生发展,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总称,它包含了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等[4]。而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灵枢?本藏》言“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