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低标准住宅整体的现状调查分析
城市低标准住宅整体的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建立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城市居住小区由于建筑设计标准低、施工工艺简陋和破坏性装修等问题,目前已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宁波作为发展较早的城市,中心城区大面积存在此类低标准住宅区,牵涉居民数量庞大。在“12.16”徐戎三村楼房坍塌事故后,房屋安全问题就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项研究针对宁波低标准城市住宅小区进行全方面的调查,在大量一手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细致分析各方因素,以便后续研究者立足实际开展工作。
关键字:城市住宅 危房 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自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发表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推动了城市住宅的第一波新建热潮。到1990年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由3752万㎡增长到17317万㎡。当时的住宅设计标准依据是国家1983年颁布的《住宅建设标准》和1986年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采用的设计规范、施工工艺、建筑材料标准也相对较低,与现行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如采用浅基础后易造成房屋沉降不均匀、出现倾斜、墙体开裂等现象。二是施工工艺要求相对低。部分房屋在建造施工时,对砖基础防潮处理工艺简单,造成砖基础受潮后强度受到影响;部分房屋承重墙采用的标准砖和砌筑砂浆强度偏低,影响承重墙体强度;部分房屋采用质量不高的淡化海沙后,时间久了会导致混凝土构件钢筋锈蚀,影响结构构件的安全性和使用年限。国内有专家分析指出,虽然我国一般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50年,但建于80年代左右的建筑(特别是住宅)由于前期决策、设计和施工造成的隐患,以及房屋建成后的野蛮装修、破墙开店、维护管理不当,一般平均使用年限仅为30年。如今,这些低标准住宅区已经濒临危险的边缘。本文就此类低标准住宅区在宁波老城区的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调研,给出以下分析结果,供后续研究者参考。
宁波城区住宅建筑安全现状
(一)在册危房量大面广且呈现急速增长趋势
从宁波市安鉴办获得的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月,宁波市在册危房950幢(处)、建筑面积34.6万平方米。同时,新鉴定为危房的房屋数量急剧上升,2013年全年新增危房814幢,建筑面积30.3万平方米,增幅近六倍。新增危房数是全年解危数的2.7倍。
(二)中心城区低标准住宅区建筑呈现成片集中恶化趋势
宁波市区有231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低标准住宅小区,建筑面积约1613万平方米。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房屋倾斜、承重墙砌筑砂浆强度不足导致的开裂及各类人为拆改造成的破坏等问题较为普遍,房屋已进入“老龄期”,向“危房”演变的趋势十分严峻。存在房屋安全隐患房屋数量大、涉及面广,解危压力之重前所未有,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极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恶化为“D级危房”(最高级别危房),2009年的奉化楼房坍塌事件、2012年的徐戎三村楼房坍塌事件证明解决此类房屋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三)破坏房屋安全结构的违规装修行为呈现多发趋势
由于低标准住宅区多处于城市中心地段,房地产交易市场兴旺,造成二手房多次交易并频繁装修,由于房屋结构布局与当今生活需求存在差距或经济利益驱动,致使房屋装修时不同程度进行野蛮装修,如采取敲拆承重墙、承重构件、底层破墙开店破坏了房屋结构安全性,给房屋使用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调查问卷显示,41.4%的参与调查者承认对房屋结构进行过改动,其中拆过墙的10.4%,开过门洞或窗洞的有9.39%,封闭过阳台的有14.47%,甚至拆除过柱子的也有1.78%。在2013年1月份的危旧房屋大排查中也发现159幢城镇严重安全隐患房屋(住宅)中,30幢存在违规装修,接近总数的20%,违规装修行为亟待遏制。
(四)新建工程对周边既有建筑的影响加剧
随着城市的更新和设施的完善,在既有住宅区周边兴建房屋和市政工程等情况相当普遍,地铁建设、深基坑开挖、打桩等施工操作极其易造成周边既有房屋的不均匀沉降、开裂,影响了房屋的正常使用,房屋时有安全的外部造成的隐患和威胁增加,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低标准住宅区居民特征及整改意向
住房不仅关系到居民人身安全,更是其家庭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此类建筑的整治必须建立在扎实而广泛的民意调研基础上。此次调研共取得有效问卷1394分,由于在发放区域选择中同时兼顾了建造年代、地域分布和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活动时间,基本保证了问卷的广泛覆盖性和有效性。在问卷统计中集中表现的有以下几点:
(一)居民属于社会弱势群体
问卷调查对象年龄在44周岁以下的有16.75%,45-59周岁的26.65%,60-74周岁的42.89%,75-89岁的11.68,90岁以上的0.2%,整体趋于老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