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嘉兴方言中饮食类用词的的特点的研究
嘉兴方言中饮食类用词的的特点的研究
摘要:嘉兴方言属于吴语苏沪嘉小片,词汇使用方面具有明显的吴语用词共性和个性特点。本文以嘉兴方言中的饮食类词汇为例,讨论嘉兴方言中的用词特点和汉语普通话之间的交融关系,既有共享词汇,也有同义异形、同义多名、同名异义等特殊使用变体。
关键词:嘉兴方言 饮食类词汇 古汉语 普通话
一、引言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历史上嘉兴曾属于苏州,后分出秀州,其后秀州又分出华亭,而华亭为今日上海松江一带。嘉兴方言属于吴语苏沪嘉小片,是北部吴语中较为典型的一门方言。据地方志记载,上海话的最早源头应该是嘉兴话;嘉兴方言和上海话之间有极为密切的近缘关系。嘉兴方言研究是吴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嘉兴方言中饮食类用词中的古汉语词汇
汉语在其演变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等几种主要地域方言。饮食类词汇是任何方言中使用频率都比较高的一类词汇,能基本反映地方方言的语言特色和风情民俗,是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词汇。有意思的是,嘉兴方言中表述饮食类的词语中,时常夹杂着古汉语成分,一些被吴语使用者视为通俗的日常词汇在古籍中却有相似的表述。而这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已不再使用。下面,我们分别以“动词、形容词和名词”这三个实词语类为例,论述嘉兴方言中保留的古汉语词汇。例如:
(1)天夜了,快点来个人,到后头去饫个两只鸭。
(2)交关小菜只要摆来水里?ぞ秃贸粤恕?
(3)客人来哩,去开壶茶。
(4)屋里厢来客人啦,你到外头去斩个两斤肉来。
(5)辰光弗早了,你快点下饭,随便伊是啥个菜。
上述例句中的斜体动词均是古汉语用法。例句(1)中的“饫”在嘉兴话中指“给动物东西吃”或“喂人(食物)”。在《沪谚外编》和《广韵?御韵》中也有“饫不饱的狗”和“饫,饱也,厌也,赐也”等类似表述。例句(2)中的“煤”在嘉兴话中指“把菜、肉等放在水里稍煮”之义,这种用法和《广韵?集韵》中的“煤,汤煤”相吻合。例句(3)中的“开”在嘉兴话中可以指泡(茶),这个用法和《儒林外史》第15回中的“即向茶室里开了一碗茶,送到马二先生跟前,陪着坐下”的用法一致。例句(4)中的“斩”在嘉兴话中有“买(肉)”之义,这个用法可以在《女优现形记》中发现,如“勿是说去买一觉洋钱插烧来,便是说去斩八只铜板酱鸭来”。例句(5)中的“下饭”在嘉兴话中表示“用筷子将饭拨进嘴里”,《象山县志》中也有“觳馔日下饭”字样的相同表述。
(6)伤风个辰光?吃温暾。
(7)伊吃菜就喜欢吃席,油肉个点也不吃的。
上面两句中的斜体词为形容词类,嘉兴话中分别表示“水不冷不热”和“瘦(肉)”。这两个词的用法可以在《安吉县志》(“水温暖曰温暾”)和《集韵?清韵》(“腈,肉之粹也”)中看到相似的用法。我们再举两个名词类的用法。
(8)吃饭碗端牢,?落特饭米糁来。
(9)姆妈,个么吾奴同伊到田塍头捉田鸡去哩。
“饭米糁”嘉兴话中指“饭粒”,这个用法在《集韵》《说文》中可以看到(如“糁,……一日粒也”)。而“田鸡”在嘉兴话中指青蛙,如《崇明县志》中有“田鸡日青蛙”字样。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嘉兴话中的不少用词在普通话中已不再使用。而这些用法却散见于吴语使用地的地方志、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或其他古汉语作品当中,也可以在诸如宋代韵书《广韵》《集韵》《警世通言》等著作中看到类似的用法。
三、嘉兴方言饮食类用词的特点
1955年,我国确定普通话为全国通用语言,把普通话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嘉兴话作为吴语方言的一个分支,是南方方言,长期以来与以北方方言为蓝本的普通话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一定的差别。嘉兴话与普通话中的表述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烧饭/烧小菜”中的动词“烧”,“水炖蛋/蛤蜊炖蛋”中的“炖”,“糖炒栗子/炒青菜”中的“炒”,“爆鱼/油爆龙虾”中的“爆”等动词可以说全国通用。很多词语在确定普通话之前就已经使用,这和嘉兴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交通发达、经济繁荣有一定关系。据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当年来往客商众多,与各地交流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嘉兴话与当年作为“官话”的北部方言的共通基础。如饮食中的“包子”“粥”“茶(白开水)”“盐”“酱油”等普通食材除了发音略有不同之外,其词汇构成和词义均不存在任何差别。同时,由于嘉兴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嘉兴方言中表述饮食文化的词汇和普通话之间又有明显差异。相对于普通话,嘉兴方言中的饮食类词汇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同义异形
顾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