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格1.44苏-47T-507]俄罗斯四代战机之迷离
俄罗斯将四代战机高傲地称为五代,这高人一等的新型战斗机尽管到现在只有少许机身与机翼,但它研发的起跑时刻与F-22几乎相同。在历时近20年的马拉松竞赛中,F-22获胜后高擎奖杯的手臂早已经酸软,而对手还艰难地在赛道上踉跄。在全世界的期待中,俄罗斯四代机从MFI计划到PAKFA计划,频繁地进行苏-47、米格1.44和T-50的选手更换,而这一过程中1-90、MFI、LMI、S-32、S-37、苏-47、苏-54、米格1.42、米格1.43、米格1.44、1-21、PAK FA、T-50等新一代战机的名号更令人眼花缭乱,即便是内行理清思路也要大费周折(如果本文混用,纯属习惯问题)。在F-22首飞14年后,俄罗斯最终确定的四代机原型机T-50,可能会在数度推迟后于2010年上天,届时,将创造继三代机服役时间与美国相差7-9年后又一个新的落后纪录。
苏联隐身红星MFI
俄第五代战机发展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当时苏联几大战机设计局开始了90年代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三个大项目的预研和论证工作,分别称为1-90、Sh-90、B-90。1983年,苏联开始了与美国ATF计划对抗的MFI(多用途前线战斗机)计划,即苏联第五代战斗机计划,因此苏联空军一直以1-90称呼MFI。这个计划由重型战斗机MFI和轻型前线战斗机LFI组成。
1986年苏联军方向苏霍伊、米格、雅克福列夫三大战机设计局下达第五代战机研制任务,米格设计局推出1.42,苏霍伊设计局提出S-32前掠翼战机,雅克福列夫设计局提出一种采用鸭式布局、类似F-22的单发战机。雅克福列夫设计局的方案在外形上最有隐身特色,但单发战机不符合苏联空军远程、重型要求,苏霍伊设计局的S-32因使用前掠式主翼,风险较高,因此双双落败。米格设计局的1.42由于充分听取了空军、国土防空军、空军研究院的意见,完全符合苏军作战思想而获胜,由此MFI计划获得实质性推进。1987年经过改版的MFI及LFI方案出炉,不久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由于同时实施两个技术难度空前的计划不够现实,米格设计局决定先全力攻克MFI计划,LFI作为MFI的简化缩小型延后发展。1989年米格1,42的第一份完整设计蓝图出炉,米格实验工厂建造的验证机改称为米格1.44。1991年,新的MFI蓝图通过苏联空军许可,进入先进发展阶段。1991年完成1.44验证机机体。由于俄罗斯无法继续为MFI项目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导致该机的进展严重拖后,原定于1991-1992年间的首飞被取消。1994年完成MFI第一架原型机(米格1.44)的组装后,因存在多种技术问题,一直拖到2000年2月29日和4月27日才完成两次升空飞行(原计划试飞27次)。而苏霍伊公司独立开发的S-37已经在1997年9月完成了首飞,因此米格1.44成了落后的先行者,现在机库中饱受着非退非休的冬眠般的冷落。
米格1.44跨跃了苏联和俄罗斯两个时代,从概念到样机以及之后的快速夭折,成为美俄自冷战时代开始后第一个倒在对手面前的俄罗斯空中勇士,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不符合当今俄罗斯的战略需求,武器装备是作战思想的物化,具有苏联与俄罗斯双重时代特征的米格1.44符合在全球的天空与美国展开角逐的需要,具备重、远、强、猛的基本特征,取得了压倒美国ATF的优势,能够让苏联红星把美国挤出世界的天空。而随着苏联的崩溃,俄罗斯已经无力在全球抗衡美国,昨日冷战中强悍的队员已经退到拳击台的一角,务实的有限战略使俄罗斯暂时无法需要这款“能够战胜F-22”的飞机。
二是俄罗斯无力承担巨额开发经费,上世纪90年代初的俄罗斯空军,已经落魄到连维持现役机群都困难重重的程度,此时开发比苏27更加昂贵的重型战斗机在经济上的压力是断然难以承受的。要使MFI拿到生产许可证书,需要生产8-10架试验样机完成1000小时的试验。,而米格和莫斯科飞机生产联合企业从空军只得到了约26万美元的研制费用,而每架MFI的价格约为7000万美元。在俄罗斯经济形势恶劣的情况下,俄政府要拨出这笔巨额费用十分困难即使米格1.44能够满足俄空军的要求,预期中7000万美元的天价,也足以令俄罗斯空军退避三舍。
三是四代机核心技术验证效果不够理想;对于俄式四代机而言,从未尝试的隐身技术是重中之重,而伴随米格1.44出场的隐身能力争议就持续不断。俄空军为第五代战斗机确定的隐身标准是前向RCS值为03平方米、米格1.44在正常条件下雷达反射截面为0.5-1平方米,米格设计局宣称米格1.44在部分使用复合材料以及隐身涂料的情况下为0.1平方米。为了实现隐身,米格1.44机体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综合红外特征控制技术,暴露在机腹的进气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