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代王府建筑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清代王府建筑的研究

北京清代王府建筑的研究   摘 要:北京清代王府建筑基本都集中于北京内城,是体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其中礼多罗贝勒府因其等级较低而没有受到文物、建筑等部门的重视,相关的记录和研究几乎没有。通过历史文献查阅、现场调研和访谈,将追寻该府邸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及特色,以期对整个北京王府建筑的整体保护与利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北京清代王府;礼多罗贝勒府;建筑形制   中图分类号:TU-0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07-42(4)   1 引言   清代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末代王朝,皇权专制进一步空前加强。清统治者在总结历代分封误国之弊的基础上,没有实行封藩建国的分封制,而是实行了独特的封爵不封土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分封的人数较少,封爵的王爷们只能住在由内务府按照特定规制建造的府邸之中。由于这些王府建筑都集中分布于北京内城,从而成为介于皇家建筑和四合院民居之间的、能够体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与风貌的重要载体。礼多罗贝勒府就是清代这些王府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 地理位置   正是为了保护好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古都风貌,2003年北京市将旧城现状条件较好、格局基本完整、建筑风格尚存、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保留价值的539处院落划定为 “保护院落”,其中包括阜成门内大街243号院落,它是“西城区第0052号保护院落”。这里就是北京清代王府建筑之一——礼多罗贝勒府的所在地。   这座院落位于北京白塔寺以西约一百米处,在阜成门内大街与宫门口头条胡同之间,实际是由两个门牌号的院落组成。南部入口的院落是阜成门内大街243号院,北部入口的院落是宫门口头条8号院(图1)。历史上这两座院落组成了一座完整的礼多罗贝勒府,府邸是一座两跨三进格局的四合院建筑群。院落的西墙外有一条小巷,称为箭杆胡同。胡同宽约60厘米,只能供一两个人同时通过,曾是礼多罗贝勒府的夹道(图2)。   3 历史沿革   清人吴长元在光绪二年刻本《宸垣识略》卷八第五页里记载:“礼多罗贝勒府在阜成门大街北。”礼多罗贝勒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爱新觉罗·代善的后人。崇德元年,代善因被封为和硕兄礼亲王,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首。爵位世袭共传十世,有十五人袭爵,三人被夺爵。从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至清朝逊位后三年(公元1914年)共278年,堪称“清代第一王”。其承序为代善、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麟趾、全龄、世铎、诚厚,历时十五王。   满清皇室爵位共分十二级,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顺治六年规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因此,在代善的后裔中,各代子孙人数众多,不可能都封为亲王,有的就被封为郡王或贝勒。但是这位礼多罗贝勒是谁,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清王朝灭亡以后,王府没有了俸银俸米,礼多罗贝勒府的主人也就失去了王爷身份。新中国成立以后,没收官僚资本,礼多罗贝勒府几经易主之后,归属于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华北军区营房部。   4 建筑布局   按照《大清会典》对王府建筑形制的规定,亲王府和郡王府规模很大,而贝勒府的规模则较小。即贝勒府是“台基高六尺,正房一座、厢房两座,内门盖于台基上,用平常简瓦,朱漆。”阜成门内大街路北的礼多罗贝勒府,规模较贝勒府的规制来说是比较大。基本上是一座两跨三进的四合院。院落长约100米,宽约70米,占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东路建筑是主体建筑,分布着主要的建筑。西路是附属建筑,有花园假山(图3)。   东路建筑有三进院落,府门座北朝南,门两侧有八字影壁,平面呈八字形,又称撇山影壁。影壁是由“隐避”两字演变而来,即门内为“隐”,门外为“避”。门楼是普通的屋宇式广亮大门,又称广梁大门。在等级上仅次于王府大门,为高级官员人家使用。其重要特点是房山有中柱,在中柱上有木制抱框,框内安朱漆大门。门前有半间房的空间,房梁全部暴露在外,因而称“广梁大门”。建筑结构采取六柱五步架,两边的山柱各三根。中间的山柱支持脊檩,前边的山柱支持前檐,后边的山柱支持后檐。从前至后,这些山柱分别称为前檐柱、中柱、后檐柱。门扉附著于中柱的位置,将门庑均分为二。大门门楼的屋顶是清水脊,屋脊两端有蝎子尾和平草砖。大门上有四个门簪,门前有抱鼓石,刻有卷云、覆莲、蝙蝠等,非常精美(图4)。   门楼内和院子的地面标高要比阜成门大街的路面低1米。院内用普通砖铺地,雨天很容易积水。院内种有几株枣树和香椿树,树径30多厘米,枝干茂盛。因该院住户拒绝外来人员入院调研,因此内部情况不详。但是从宫门口头条8号院的入口可进入该路建筑的最后一进院落,使我们得以了解其主要院落的情况。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