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运河城的历史变迁-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DF

明清运河城的历史变迁-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清运河城的历史变迁-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10.14081/j.cnki.cn13-1396/g4.2012.02.006 第4 卷 第2 期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4 No .2 20 12 年06 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Jun .20 12 文史研究 明清运河城市的历史变迁 — — 以河北沧州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郑民德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 摘 要:明清时期的沧州地处运河要津,北达津沽,南通齐鲁,东靠渤海,是重要的漕运码头与商品 集散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著名的漕运枢纽,沧州的历史变迁是与运河紧密相连的,通 过对沧州地区的河道治理、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深厚的运 河文化遗产,提高城市的品牌与知名度。 关键词:沧州;运河;城市;地域社会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356 (2012)02-0001-08 随着中国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日益临 其中运河北自青县李又屯村,南到吴桥第六屯,全 近,运河与漕运文化的研究成为当今学界所关注的 长200 多公里,在所有运河城市中流经里程最长。 热点与重点。作为有着深厚运河文化底蕴的河北 与其他北方城市一样,沧州地区季节性气候明显, 省,不但孕育了元代运河的开创者郭守敬,而且其 往往非涝即旱,还时常夹杂蝗灾,给当地的农业生 境内分布着众多的历史名迹,如邢台古驿站、廊坊 产造成了巨大阻碍。为了保障漕粮运输与农业发展, 金门闸遗址、沧州捷地减河等,这些古文化遗产或 明清统治者与地方政府对沧州境内的河流进行了一 水利设施在明清时期一直作为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的治理,修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力图实现国家 发挥着维护河道,保障漕运的功能。但是与北京、 与区域社会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区相比,河北省的运河文化 沧州水道的最早治理是在明弘治年间,弘治二 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有着继续挖掘的前景 年 (1489 年)北河工部管河郎中吴珍与河间知府谢 与必要。本文以河北省沧州市为研究视角,利用正 文在沧州境东开十四条减河用以调节水源的丰歉, 史、地方志、政书、文人笔记等资料,对明清时期 “每河口各建减水石闸以节运河水利,盈则泄之于 沧州的水道治理、商业发展、基层群体进行了比较 海,而东兖、德、沧之水患以纾;缩则蓄之于河, [ ] 全面的分析与探讨,以图揭示明清运河对沧州地域 而漕艘商舸之运行益”1 (卷3 《河工纪》),减水河中最大的 社会的影响。 一条因位于沧州捷地镇,所以叫做捷地镇减河,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