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郑玄易学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郑玄易学的研究

北魏郑玄易学的研究   摘要:北魏初期,儒学地位不高,卜筮之风盛行,郑玄易学并没有成为官方主流思想。崔浩推行汉化,推行儒家学说,不过此时官方采纳的学说更多的是崔浩个人的学说,郑玄易学仍然不是主流。直到孝文帝改革之后,随着儒学的全面繁荣,郑玄易学才成为构建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理论来源,在民间也出现了郑玄易学传播的盛况。应该说,所谓的“北学”在北魏中后期才真正形成气候,郑玄易学也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关键词:北魏;儒学;郑玄易学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8)04-0030-03      关于北朝易学,史书中所记载颇为简略。《北史?儒林传序》曰:   汉世,郑玄井为众经注解,服虔、何休,各有所说。玄《易》、《诗》、《书》、《礼》、《论语》、《孝经》,虔?《左氏春秋》,休《公羊传》,大行于河北。王肃《易》,亦间行焉。   ……河洛,《左传》则服子慎,《尚书》、《周易》则郑康成。   由是观之,似乎北朝二百年间,郑玄易学在北方独领风骚。诚然,北学大抵为郑学,《周易》也不例外,但是纵观北朝历史,郑玄易学也经历了沉寂与勃兴的过程。在此,本文对郑玄易学在北魏中前期的流变作一研究,希望能将此时期的易学发展脉络梳理得更为清晰。      一、北魏初期的易学      在北魏建国初期,以道武帝拓跋硅为代表的鲜卑族拓跋部的上层汉化程度很低,此时,道武帝并未有意识地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官方统治思想,这一时期,郑玄易学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与支持。由于时局动荡,战乱频仍,学术的传承也受到很大影响,郑玄易学此时处于较为沉寂的状态。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前身是代国,与十六国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政权相比,拓跋鲜卑政权汉化程度非常低。诚然。“天兴二年……甲子,初令《五经》群书各置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可是,这更多的是拓跋硅的一种政治姿态,并不是拓跋硅对先进汉族文化的真心向往,而且,“自国学之建,诸博士率不讲说,朝夕教授,惟郁而已”。对于国子学博士也不可估计过高。此时官学的学术水准事实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天兴四年冬十二月辛亥……集博士儒生,比众经文字,义类相从,凡四万余字,号曰《众文经》”。这一时期博士与儒生会聚一堂,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经义探讨,而是做了比较初级的“比众经文字”的工作,这也说明,此时官方的儒学水准不高。   道武帝对儒家经典所知甚少,对儒家思想也并不重视。在他统治期间,并未明确官方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并没有在北魏建国之初成为主流的官方意识形态。道武帝作为乱世之主,又处于思想芜杂的时代,事实上,他对各种思想资源都给予了重视。道武帝对黄老之学非常重视,“太祖好黄老,数召诸王及朝臣亲为说之,在坐莫不祗肃”。此外,道武帝对法家思想也很重视,“初,道武以慕容垂诸子分据势要,权柄推移,遂至亡灭,表诣阙上《韩非书》二十卷,道武称善”。这是拓跋硅意欲从法家思想中寻找治国之术的明证。群雄并起的时代战乱频仍,道武帝对兵家思想也非常重视,李先因此而得到他的重用,“……俄而召先读《韩子连珠》二十二篇、《太公兵法》十一事”。而且。道武帝对佛家学说也非常向往。不仅道武帝尊崇佛经,明元帝拓跋嗣也是如此。更有甚者,僧人法果宣称道武帝为“当今如来”,这是将皇帝视为佛教意义上的转轮法王。而北魏初期的皇帝并不排斥做一个佛教王,这也与北魏初期儒家思想地位不是很高有关。   可以说,在北魏初期,儒家学说并没有真正进入官方意识形态,博大精深的郑玄易学体系也没有能真正得到官方的认可与支持。在这一时期,最适合汉化程度较低的北魏统治者的是占筮与谶纬相结合的占验派的神秘主义倾向的易学。郑玄易学相比较而言,在象数易学中属于偏于理性主义的经注派。郑玄易学在学理上不是以占验为目的,而是以爻辰、五行、礼象等方法来注解《周易》经文的。这种复杂的学术对北魏初期的鲜卑上层来说实在过于高深,也就不能被接受。此时的汉族士人多以阴阳谶纬以及占筮卜卦来取得北魏政权的认可。   燕风,史载“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许谦,“少有文才,善天文图谶之学”。邓渊,“性贞素,言行可复,博览经书,长于《易》筮”。邓彦海,“性贞素,言行可复,博览经书。长于《易》筮”。这些北魏初期道武帝重用的汉族士人都是长于《易》筮、明于阴阳谶纬之士。可以说,北魏初期的易学状况基本就是相对粗糙实用的占验派的象数易学,更偏于孟喜、京房的学说。郑玄易学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这一时期神秘主义倾向的象数易学比较盛行。   北魏初期,儒学没有被尊祟,汉族士人与鲜卑政权也貌合神离,儒学发展处于低谷,民间也少有教授郑玄易学的著名儒学经师。考诸《魏书?儒林传》与《北史?儒林传》,史书所载学者基本都是在太武帝时期及以后显名者,至于徐遵明等大儒都已经是北魏后期的人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