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要用科学态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要用科学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摘 要:本文首先在阐述科学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检验一种理论是否为科学的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规范性和实证性以及相应的科学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实证理论而非规范理论,既是科学理论,又是意识形态。然后,对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面临的十大难题进行了研讨。最后,就如何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
关键词:科学;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规范理论;实证理论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8-0005-07
一、科学的含义及理论的科学性检验标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对科学下了一个通俗、精练的定义:“全部科学不过是日常思考的精炼而已”。也就是说,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就是对日常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也曾说:“科学就是系统地解释现象的学问”。近期,他的一部颇有影响的散文式经济学著作便取名《经济解释》,意在说明经济学之所以作为科学,就是因为它能够解释经济现象。
概括地说,科学是对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果联系)的描述。一种理论的科学性就在于它能客观地解释现象,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这种解释和预测有可能被事实推翻而尚没有被推翻。但是,不可能被事实推翻(证伪)的理论并不一定是科学。比如,套套逻辑(四角兽就是有四只角的野兽)、模棱两可的概念(既要有中央的积极性,又要有地方的积极性)、含糊不清的概念(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互相矛盾的概念(方的圆,圆的方)、循环论证的命题(社会主义性质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些都不是科学。
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必须接受两重检验:一是逻辑检验。即看这个理论的假定前提、逻辑推导以及最后的结论是否符合逻辑规则。对于自相矛盾、前后矛盾、循环论证的理论,它决不是科学理论;二是经验验证。即对现实解释力强的理论,其科学性就强;否则,其科学性就弱,或者没有任何科学性。
这两重检验是不可或缺的。逻辑一致性是一种科学理论的必要条件。一向被人们认为是科学的理论,一旦发现其内在的矛盾或逻辑悖论,其科学性也就被推翻了。当这种逻辑矛盾被解决之时,也就是新的科学理论诞生之日。经验验证是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最后标准。如果一种理论不能对有关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即使它在逻辑上是完美无缺,那么它也只具有逻辑上的美感,而不具有科学性。总之,一种能够系统解释现实的理论一定是逻辑上前后一致的科学理论,而逻辑上前后一致的理论未必是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规范理论,还是实证理论
要判断马克思经济学是否为科学理论,必须首先判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实证理论还是规范理论。因为,只有一种理论是属于试图回答现实是什么的实证性理论,才能判断其是否具有科学属性,至于涉及不同价值标准的规范性理论,则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那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性的人,就是常常以它是规范经济学为理由的。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资本?的范畴体系来看(见图1),从商品到货币,再到资本,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到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以及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马克思都是在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事实上是如何运行的,而不是在讨论这种生产方式的存在是否合理。
马克思的全部分析都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比如,马克思在考察了资本主义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这一事实后,才把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细胞而放在显微镜下加以解剖,并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分析中,揭示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乃至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正是这一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构成尔后发达的商品经济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胚芽。不仅如此,在每次做了逻辑的实证分析之后,马克思都试图通过历史的描述来对自己的逻辑分析进行经验验证。如在抽象地分析了价值形式的逻辑演变后,马克思紧接着就描述了商品的交换过程和货币的产生过程;在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做了理论分析之后,紧接着就讨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
从《资本论》的结构体系看,马克思首先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然后再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最后阐明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的剩余价值分配过程(见图2)。这种旨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貌再现出来的逻辑体系同样也是实证性的。可见,虽然马克思的《资本论》最终得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的结论,带有一定的规范分析色彩,但这种规范判断主要还是建立在此前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因此,从总体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