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编】初中文言文学习.ppt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④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 123 3.“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如: “受制于人”的“于”。 4.“于”表示时间,可译为:“到”。如: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 123 5.“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如: ①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 123 解释句中介词“于”的意义: 1.管夷吾举于士(从)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 3.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 4.吾祖死于是(在) 5.有求于我也 (对) * 123 “为” (一)“为”用作介词,读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 123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 3. 表示被动,译作“被”。如: ①二虫尽为所吞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士卒多为用者 ④梅花为寒气所勒 * 123 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 亲旧知其如此 《五柳先生传》 旧: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 行业现分析1 形容词作动词: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形容词作状语 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空:形容词作状语,在空中。 形容词作副词 1、宾客意少舒 《口技》 少:形容词作副词,稍微。 2、良多趣味 《三峡》 良: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的。????????????? ? * 123 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疲劳。 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 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动:动词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韧。 * 123 意动用法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利: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3、邑人奇之 《 《伤仲永》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 123 文言文虚词 02 * 123 什么是文言文虚词?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 123 一、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 二、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 三、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 * 123 18个文言文虚词 文言虚词: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5个:之、其、何、以、于、为、而、则、乃、若、且、虽、然、乎、焉。 * 123 “之” (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 1. “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他们)、“它”(它们)等。如: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代人,他们) ②肉食者谋之(代事,这件事) ③操蛇之神闻之(代事,这件事) “之”代人时,多指代第三人称,但是,有时“之”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我们”。如: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主人处处款之(《于园》) 行业现状分析1 * 123 2.“之”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如: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 123 (二)“之”用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1.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