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问题的思考
摘 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弄清少数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积极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基本要求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6-0056-02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信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它并不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而是后天通过受教育而逐渐形成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动摇的现象,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已成为当前社会建设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很有必要弄清这部分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积极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发展过程。其中,“利”是动力的源泉;“知”是增强动力的杠杆;“情”是动力的助燃剂。三个动力要素是浑然一体的,在构筑坚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缺一不可。从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内在机制分析,目前,一些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过时论”、“怀疑论”和“无用论”之说。
一是“知”的角度——“过时论”。“知”主要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水平。信息时代的纵深推进,多元文化的猛烈冲击,使得“90后”的部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间精力投入太少,不再热衷于探讨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研究的热情也不断消退。认知程度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其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态度,“过时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在和平建设时期似乎已无用武之地;有的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它的存在也只是暂时的,无需关注太多,做好实际工作即可;甚至有的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影响,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民主社会主义,至于马克思主义已经是过去的篇章了。
二是“情”的角度——“怀疑论”。“情”主要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认同。自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起,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阶段,从来就不缺少争议和非议。正是早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科学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间的论战奠定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基础,使他们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忠诚战士。改革发展的新时期,部分大学生存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怀疑论”。具体表现为:第一,资本主义并未消亡。他们认为,当年说“资本主义业已垂死、腐朽、丧钟即将敲响”,但时至今日,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也没有“垂死”的迹象,甚至发展势头正盛。第二,社会主义实践与理论有差距。有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当前收入分配现状不一致,共同富裕并未实现,而且人民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第三,信仰者形象受到冲击。改革新时期,个别党员干部腐化变质,本应为民谋福祉,却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
三是“利”的角度——“无用论”。“利”主要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初,就是先指导工人群众认识本阶级的利益,进而认识全人类的利益,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共同号召。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指导中国工农群众认识到自身作为被压迫者的不平等地位,实行土地革命,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才有了人民战争的全面开展,才有了工农大众义无反顾跟共产党走的决心和意志。而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的需求已从“集体”转向了“个人”,在信仰问题上,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主动意识、功利化倾向。“是否信仰”、“信仰什么”、“如何信仰”等价值选择更倾向于从自我需要出发,关注世界、关心国事的激情洋溢的理想主义开始让位于切实的个人生活和对前途的权衡。有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奉献性、高尚性、超越性理解远远不够,认为它没有实际作用;甚至有的以谈论理想信仰为可笑的事;有的积极加入党组织,也仅仅是为谋取工作,获得实际利益等等。
二、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基本要求
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错误认识的原因既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对此,我们应遵循信仰形成的内在机制,在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上下功夫,积极推进“知”的深入,注重“情”的内化,运用“行”的力量,化解主观上的困惑,强化客观上的认同。
一是内容上,促进“知”的深入。要重视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认知。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到十年“文革”,再到苏联解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