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东千佛洞的研究编年述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西东千佛洞的研究编年述评

安西东千佛洞的研究编年述评   内容摘要:本文以编年的形式,尽可能详尽地介绍了自1926年至2006年计80年间有关安西东千佛洞的研究成果,并逐一进行了评说。   关键词:安西东千佛洞;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K87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06)05-0051-05   1926年   陈万里《西行日记》一书所附录的“官厅调查表”中,有关于安西东千佛洞的最早记载,因该资料最早,也最为珍贵,字数也不多,故抄录于下:   洞在东路布隆吉九十余里,共洞十三,有塑佛画像者仅六洞。   按:表格中阿拉伯数字在原书中是中文数字。   又按:陈万里书中未说明此“官厅调查表”是何时何地抄录的。   1936年   1936年编纂《甘肃通志稿》“金石志?画壁”中关于安西东千佛洞的记载与陈万里《西行日记》一书所附“官厅调查表”中的内容完全相同。   按:陈万里《西行日记》“官厅调查表”中“洞数6”的“洞高6.2”在此书中为“洞高6.0”,可能是印刷之误。   1945年   1945年张锡祺、崔文成续修的《安西县志》卷4介绍东千佛洞为“接引寺,在县东布隆吉南山,距城一百九十里,清雍正十三年建塑佛像,人多奉祀”,“洞在布隆吉南山距布九十里,共有洞十三处塑像佛画佛像仅六洞”。   按:这段资料引自《文物》1992年第2期张宝玺《东千佛洞西夏石窟艺术》的注文。张宝玺在《莫高窟周围中小石窟调查与研究》一文中又谓该《安西县志》是1947年续修。   1983年   胡开儒在《东千佛洞走访记》一文中,介绍了于1982年6月与安西县文化馆的人员一同走访东千佛洞的情况,主要记载了在桥子公社听到的有关聂和尚在东千佛洞修行并弘法的传说,介绍了所看到的洞窟概况,概略介绍了现存壁画内容,着重介绍了水月观音图,并从窟形、绘画技法、时代背景等角度作了初步分析。   按:这是第一篇全面介绍、分析东千佛洞的文章。   张伯元存《东千佛洞调查简记》一文中首先叙述了调查缘起、东千佛洞的位置与地理环境、洞窟分布及旧窟概况,然后全面、详细披露了第1―8窟的洞窟内容调查情况,最后有简单的综合性分析;附有黑白照片14幅(外景1幅、第2、6、7窟各4幅、第5窟1幅),还附有线描图18幅(东、西崖洞窟位置示意图和每个洞窟的平、剖面示意图)。   按:该文是迄今为止有关东千佛洞的最为全面、详细的记录资料,遗憾的是未记录相关内容的测量数据。   又按:文中所述第7窟方向为“座东向西”,而实际情况是座北向南。   又按:文中只有8个洞窟编号,而现在实际情况尚有9个洞窟编号(第9窟可能是后来安西博物馆编)。另外自这次调查至今尚未对其余残窟编号和调查,可谓遗憾。   1984年   甘肃省酒泉地区《酒泉史话》编辑组1984年编印的《酒泉史话》一书中描述了东千佛洞的环境、概况,记述了一个关于聂和尚在东千佛洞修行并弘法的故事,然后介绍了部分壁画内容,并从绘画技法、时代背景等角度作了一些分析。   按:该书是一部通俗读物,文中资料主要源自胡开儒发表在《阳关》1983年第2期的《东千佛洞走访记》一文。   1990年   段文杰在《玄奘取经图研究》一文中,通过对东千佛洞第2窟的两幅水月观音图和榆林窟第2、3、29窟四幅水月观音图的全面比较研究,认为“东千佛洞水月观音图中的玄奘,不是插曲,而是表现的主题”,并认为这些水月观音图是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脚本,之所以在安西榆林窟和东千佛洞大量出现,是与当年玄奘经过瓜州,瓜州刺史独孤达违背圣旨,放走玄奘,州吏李昌撕毁牒文,护送玄奘出关等史迹有关。   按:这是第一篇利用东千佛洞资料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   张宝玺在《莫高窟周围中小石窟调查与研究》一文中介绍东千佛洞概况时首次引用了1936年编纂的《甘肃通志稿》和1947年(1945年?)续修的《安西县志》中有关记载;在论述西夏石窟时,主要从壁画题材角度分析了东千佛洞的情况,并录有第2窟和第5窟中的西夏文供养人榜题诗文,文末附有壁画内容位置分布表。   按:此文是唯一录有东千佛洞西夏文供养人题记译文的文章。   又按:文中指出第2窟供养人服饰与榆林窟西夏第29窟供养人服饰是一致的,是典型的党项人衣冠打扮。   又按:文中叙述“东千佛洞位于安西县东南70多公里长山子北麓”,“70多公里”应改为“90多公里”。   1992年   张宝玺《东千佛洞西夏石窟艺术》在《莫高窟周围中小石窟调查与研究》一文的基础上,对东千佛洞历史背景、洞窟形制、壁画内容、艺术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探讨,特别是对第2、5、7窟后甬道的涅??经变、说法图和第2窟南、北甬道的水月观音图等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文中附有第2窟西夏文题记和各类线描、照片等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