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修辞现象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清照词修辞现象探析--

【标题】李清照词修辞现象探析 【作者】周林芳 【关键词】李清照??词??修辞 【指导老师】王盛婷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言 李清照作为整个词史中女词人的杰出代表,她的词作整个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是婉约词中的精华。一直以来,许多学者对李词的语言进行了分析,如石杨的《浅谈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她讲究音圆字润,和富有表现力的口语,使李词语浅意深、清新自然、易懂而不粗俗;再如罗伟的《李清照词作的语言特色》认为李词里使用了口语、引用、仿拟、典故等手法,令李词雅俗共赏。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科学。“修辞”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的《周易》“修辞立其诚”,以后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与修辞有关的修辞学著作。 不同的语言学家对修辞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如黎运汉和盛永生在《汉语修辞学》中说:“修辞是努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接受效果的活动。”[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下册)中给修辞下了三种定义:“第一,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2]修辞使用的目的都是要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提高读者的接受效果,这点上黄伯荣、廖序东与黎运汉、盛永生的观点是一致的。由此可见,修辞的出现就是为了修饰润色,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即:修辞是努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接受效果的活动。常用的修辞格基本一致,有比喻、比拟、婉曲、对偶、排比、顶真、设问、反问、夸张等等。 从修辞的角度研究李词显得十分必要。20世纪80年代夏汉宁的《试论李清照的用典》成了从修辞探读李词的先锋,不足的是夏先生只从用典一个方面分析李清照的词作;本世纪又出现了周桂峰的《李清照词的修辞特色》,他从李词中的修辞现象分析李清照词中的创新性、目的性和适体性,达到了充分认识李词艺术魅力的目的;于素华的《试领略李清照词的问句艺术》,主要对李词中的疑问句类型及其功用进行了分析;李琳的《论李清照词的用典》则集中在李词用典形式特别是以典事喻花,这些文章为人们了解李词中的修辞提供了较为完备的资料。本文将以李清照的词为对象,探析其中的修辞现象,对李词中的修辞现象做一个穷尽性的探究。 一.李清照词修辞现象分析 李清照的一生是幸与不幸的结合体,她的词作有浓厚的闺怨情怀,作词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主要有用典、比喻、叠字、顶真、反问、设问、对比、拟人、排比。李词因这些修辞格显得雅俗共赏、形象逼真、韵律和谐。 (一)用典 用典,也称“用事”,是诗文中对过去历史事实的化用。[3]用典与李词口语化的特色一起使其达到雅俗适宜的效果;同时用典能够丰富诗词的历史感,增强诗词的画面感。李清照留世的词作共五十八首,运用典故的占了五分之一。李词中有一首运用典故最频繁的多达七处,如: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籍,不减酴醾。?????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多丽?小楼寒》) 本词写于南宋末,统治者苟安一隅,陷害忠良,对敌屈膝求和。李清照在这儿借咏白菊寄托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以白菊自喻,反映自己高洁的心志。词中用典偏多,有“贵妃醉酒”、“孙寿愁眉”等等。 (1)贵妃醉脸: 形容杨贵妃醉酒后的姿态。杨玉环通音乐、善歌舞,被唐玄宗封为贵妃,二人常常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歌舞。酒醉后,杨贵妃醉眼迷离,更加美丽动人。李清照借此与白菊的天然姿色进行比较,增加了词的内涵,一雅一俗,对比鲜明。 (2)?孙寿愁眉: 指孙寿故作愁眉魅惑人。孙寿,东汉时梁冀的妻子,善于借化装做一些魅惑人心的姿态。《后汉书?梁冀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李清照沿用了该典故最初的意思,用以衬托白菊的自然,不事雕琢。 (3)?韩令偷香: 韩令指东晋韩寿,貌美体轻,贾充女贾午看中了他,韩寿逾墙与贾午私会,贾午将皇帝给父亲的西域奇香偷来赠与韩寿。后来,贾充会见诸吏时闻到韩寿身上有奇香,怀疑他与贾午暗自私通,在没有宣扬的情况下将女儿嫁给了他。李词借用典故是喻指白菊的香味自然清新,不需要借用其他东西来增加本身的香味。 (4)徐娘傅粉: 是说徐娘要擦脂抹粉才漂亮。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与暨季江私通,季江用“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对徐昭佩进行评价。徐北文认为这个典故是李清照对何晏傅粉的误用,相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何晏肤色极好,魏明帝怀疑他是涂了粉的。《世说新语?容止》:“何晏面白,魏明帝疑其傅粉。”这个典故的运用与白菊清透自然的容颜形成对比,暗自称赞了白菊与众不同的容颜。 由

文档评论(0)

133****90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