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的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的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的设计   学习目标:   1.诵读:读出词作雄浑豪放的格调。   2.品味:品出词中精炼传神的语言。   3.感悟:悟出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听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引导学生进入慷慨豪放的词作境界。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这首乐曲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雄浑豪放。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慷慨豪放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下面找一位同学将课题分析一下。(词牌和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既然“赤壁怀古”是题目,它包含了哪些信息呢?(赤壁、怀古)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诵读、品味赤壁之景,分析感悟周瑜其人。(幻灯片:出示目标)   二、诵读――感悟情感(幻灯片)   找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指名读(2人)――评价。   明确朗读要求:要做到“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范读――根据老师的处理再自由朗读,无所顾忌,旁若无人。――检查诵读情况。   三、品读――咀嚼语言(幻灯片)   赏读写景语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赏读要求:   (1)先自读2遍。   (2)指名读:为什么这么处理?(几个动词应该重读)   (3)重读的就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程序――先解释词语,再分析它好在哪里。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吗?)   成果展示:   (1)乱石穿空:“穿”,插入。写出了高耸的巨石直插云霄的气势,而且给人以动态感。   (2)惊涛拍岸:“惊”,惊慌;“拍”,拍打,搏击。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浪涛的汹涌澎湃。   (3)“卷起千堆雪”:“卷”,翻卷,用词准确,写出了波涛不可遏制的力量。如“风卷残云”“卷我屋上三重茅”。   小结:自读这三句,感受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齐读,要读出气势。   四、悟读――感悟情怀(幻灯片)   1.分析写景语句,抓住了关键词语,同样,分析周瑜也看关键语句。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幻灯片)   (1)关键词语“雄姿英发”“谈笑”   归纳:一个才华横溢、年轻有为、风度翩翩、指挥作战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的儒将形象。   (2)高声朗读,体会作者对周瑜形象的刻画   2.参加赤壁之战的英雄有无数个,作者只选周瑜一人,并且将周瑜刻画得如此完美,反映了他对周瑜怎样的感情?为什么只选周瑜一个人呢?(小组讨论)(幻灯片)   明确:表达对周瑜的仰慕,在众多的英雄中,周瑜在他的心目中有着更重要的位置。   原因:周瑜的机遇很好。他遇到了一个开明的重视人才的君主――孙权。24岁开始被重用,34岁作为主将,指挥赤壁之战建立功勋,应该说是年纪轻轻就非常得志。而苏轼写这首词时47岁,他没有好的机遇,没有碰到一个开明的君王,年近半百,不但功业未成,还落得个被贬谪的下场。词人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表达对周瑜的仰慕,来慨叹自己的功业无成。   3.讨论:如果跨越时空,让三国的周瑜来到赤壁,他眼中的苏轼是怎样的形象呢?(幻灯片)   4.讨论:如何理解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种心理和做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幻灯片)   明确: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想到自己年近半百而壮志未酬,词人的内心是伤感的。面对长江和明月,也许他又在想:人生真如一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忧郁苦闷也是一生,在奔流不息的长江面前,在盈虚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失意苦闷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只有看得开,才能出得来。正如其在《赤壁赋》中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因此,苏轼情不自禁地倒一杯酒祭奠江月,快乐地享受这美丽的自然风光。   这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苏轼的达观态度,也是苏轼的诗意人生。如果没有这种乐观和旷达,他很难度过后来的一次次更偏远的贬谪,很难在偏远的谪居地做出巨大的成就。   因此,这首词的下阕在情感上是有些伤感,但这伤感并没有影响整首词的豪放格调,所以,它仍然是昂扬的豪迈风格。   五、学生总结   本节课的收获:朗读、分析精炼传神的语言、表现手法。   六、拓展延伸(幻灯片)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