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州地区石质牌坊病害机理的研究
徽州地区石质牌坊病害机理的研究
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文化底蕴丰厚,是明清徽商故里,是中国正统儒文化传承的典型区域,被誉为“东南邹鲁”。在徽州地区现存的建筑遗产里,徽州牌坊以其鲜明的地域特性,与民居、祠堂一起构成徽州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人文景观,是儒家伦理道德的物化象征,浓缩了徽州建筑乃至徽文化的基本特质,可谓徽文化的缩影。
现存的徽州牌坊长期处于户外露天环境,保存现状大都不太稳定,各种自然营力(日照、风、雨、生物寄生、大气污染等)和人为营力(农耕生产、车辆行驶产生的尾气、灰尘、震动等)都持续作用于牌坊本体或基础。石材风化剥蚀日趋严重,粉化、剥落、裂隙、断裂、灰浆流失、生物寄生等现象随处可见,牌坊表面遍布藻类、藓类、地衣等生物,石材表面脱落,雕刻模糊不清。更有甚者,一些裂隙发育已严重影响到牌坊的结构稳定性,其病害情况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因此,对牌坊开展科学系统的病害调查、评价和分析,探明其病害机理十分必要和迫切。
2013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文化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徽州牌坊的保护修复与数字化展示研究”。课题组对歙县、绩溪、黟县等地现存的28座石质徽州牌坊进行了系统的病害调查。从所调查的28座石质牌坊的病害发育情况来看,各类病害在徽州石质牌坊上的发育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随其赋存环境、石材材质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劣化现象。在所调查的28座石质牌坊中,低等生物病害、生物斑迹(特别是黑色结壳)和水锈病害普遍比较发育。尽管这些病害对石质牌坊的危害较为缓慢,但对徽州牌坊的侵害是持续不断的,容易和其他劣化因素共同作用,加速石质牌坊的风化。同时,低等生物病害、生物斑迹(特别是黑色结壳)和水锈病害的存在对徽州牌坊的风貌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次,徽州牌坊石质构件还存在缺损、风化剥蚀、断裂、裂隙等病害,严重的甚至危及牌坊的安全。而且不同材质构件所呈现的剥蚀病害形式存在较大差异,砂岩类构件风化最为严重,凝灰岩和灰岩构件次之,花岗岩构件风化程度最小。此外,不当修补和其他人类活动也对徽州石质牌坊形成危害。
各类病害在徽州石质牌坊上发育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往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期处于露天环境的徽州石质牌坊,其各类病害的发育与其岩石特征、所处环境密切相关:1.岩性和岩体结构是其风化的物质基础,是内因。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不同矿物的溶解性差异很大,节理、层理和孔隙的分布状况和矿物的粒度,又决定了岩石的易碎性和表面积,这就使得徽州牌坊不同石材构件的病害类别、病害发育程度各有不同。2.气候、气象条件是石质文物风化病害的外因。气候因素主要是通过气温、降水以及生物的生长繁殖状况而表现的。3.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既有历史时期(特别是文革时期)对徽州牌坊的人为破坏,譬如对额枋上雕刻的破坏、石灰涂刷等,也有人们生活、生产活动所造成的损害,譬如杂物堆放、汽车尾气、农业生产等,以及保护修复过程中所采用的水泥、铁质钯钉等不当修补。
一、徽州牌坊石质构件的岩石特征
徽州石质牌坊属于地面石质建筑物及构筑物,其基本结构一般由基座、立柱、额枋、字板(匾额)和檐顶五个部分组成。建造徽州石质牌坊所使用的石材主要有凝灰岩(茶园石)、灰岩(黟县青)、花岗岩(白麻石)和砂岩。徽州石质牌坊或由单一石材整体构筑,或以花岗岩构筑立柱等承重结构,额枋、字板等部分则采用茶园石或砂岩,如薇省坊、奕世尚书坊等。在这四类石材中,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能够很好地抵御化学风化,所以在徽州牌坊中经常被用作承重的立柱。而凝灰岩、灰岩和砂岩均具有沉积岩特性,容易发生风化。石材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的差异使得徽州牌坊不同石材构件的病害类别、病害发育程度各有不同。
在徽州石质牌坊中使用最多的是产自浙江淳安茶园镇的茶园石(“淳安县东五十里茶坡,溪南两峰相峙,其山产青碧坚石”),如许国石坊、县学甲第坊、进士坊等完全由茶园石所建。茶园石质地韧柔而均匀,采前石质较软,大小厚薄因需而取,采出后逐渐变硬,且不易风化,故有“天下美石出茶园”之说,是浙西、徽州一带主要建筑材料。据史料记载,南宋迁都临安时,宫殿、御道、碑亭、牌坊等建筑所用石质构件均为茶园石。民国《歙县志》曾指出:徽州歙县等地“道路皆以石成之,虽穷乡僻壤,入山小径,靡不石也”。这些道路使用的石料,基本上都来自茶园。
图1~图3是取自绩溪龙川奕世尚书坊掉落茶园石构件样品的岩相和XRD分析结果,样品分析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完成。根据岩相显微观察,该构件为晶屑凝灰岩。碎屑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等暗色矿物晶屑及少量岩屑和玻屑组成,含量在40%~50%。暗色矿物及长石泥化明显,玻屑塑性变形不明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