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再的思考.docVIP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再的思考.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再的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再的思考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目标定位不准,教学策略不发,能力训练不实等原因,造成了课堂教学的“虚、闹、杂、碎、偏”,出现了泛语文、窄语文、非语文现象。小学语文课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以学生提问作为引子,以文本为依托展开对话,深入思考,合作探究;要求教师从儿童特点出发,熟能生巧,顺其自然,深入浅出。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081-02      一、课例   《荷叶圆圆》(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   学生自由读。   师(呈现课件):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小水珠啊?   生1:漂亮的小水珠。   生2:亮晶晶的小水珠。   生3:晶莹的小水珠。   师:小水珠在荷叶妈妈那里干什么?   生4:“眨着”眼睛。   师:谁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5: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如果你躺在荷叶妈妈的怀中,你这颗小水珠感觉会怎样呢?   教师指定几位学生回答。   师:是呀,多么舒服啊!老师把课文编成了儿歌和歌曲,大家想听吗?   教师点出课件,呈现儿歌:“荷叶圆圆,像只摇篮。水珠宝宝,坐在那里。风儿轻轻,亲亲小脸。鸟儿唱唱,做梦甜甜。”师生一起读儿歌,随后,儿歌变成歌曲,师生共唱。   师:同学们唱得多甜蜜呀!古代的一位诗人,还把圆圆的荷叶写成了诗呢!   教师再次点击课件,呈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齐读,颇为生疏,渐读渐轻。   二、分析   课堂是学生精神发育、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常常违背 “教学是学习,是研究,是建构,是生成”;“教学即发展,教学为了发展,教学促进发展,教师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 的初衷。小学语文阅读课常常被上成了空洞乏味的说教课、谈天说地的闲聊课、手舞足蹈的表演课、东拼西凑的常识课,声像满堂的观赏课,花样翻样的活动课……杨再隋教授用“虚、闹、杂、碎、偏”五字作了精辟概括。   像上述课例中出现的泛语文、窄语文、非语文现象,究其原因,不外有三个:   (1)目标定位不准。   教师一方面在理解教材上有失偏颇。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出发,本课的重点应该定位在“学习体味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在散文诗中的情韵”,难点是“帮助学生积累并运用语言”,从课堂教学的现场来看,教师为了追求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用编儿歌、唱儿歌替代了语言感悟,阅读积累,浪费了文本“清新、形象、生动”的语言特色,显然教学目标制定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忽视了一年级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不加选择地扩充课堂容量,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来进行拓展,学生的储备明显不够,无从谈及品味两者的共通性。这样的目标显然增加了学习难度,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当然,那种随意“浅”化课堂,淡化语文味道的做法也是不足取的。   (2)教学策略不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一般会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整体把握;第二阶段――细致解构;第三阶段――复习整体。其中,字词学习和课文朗读占了课堂教学相当大的比例。上述课例中,教师提出“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小水珠”“小水珠在荷叶妈妈那里干什么”等问题,虽然都是围绕文本内容展开的,却忽视了对文本生动清新表达方式的关注。精读“小水珠”一节教学,教师投入的教学时间为15分钟,在15分钟里,师生接触浸润文本的时间不到5分钟,其余时间都停留在欣赏课件、朗诵儿歌、欢唱歌曲、积累古诗等表面化的操作形式上。看上去学生起来了,对话展开了,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但热闹的背后却不曾使学生在朗读、拓展积累上获得增量。问题的症结在哪?我认为是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不当。当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也许媒体的形象呈现是个好方法;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有争议或个体无法解决时,也许小组讨论是个好方法;当一个阅读话题生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也是个好方法;当学生有疑问,无法深入思考或无法解决,教师的引导或传授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那些不管是否适合学生,简单克隆名师研究课、观摩课的教学手段、方法,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而且只会使巧妙的创意形式化。   (3)能力训练不实。   上述课例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深度体悟“小水珠为什么把荷叶化作摇篮”“小水珠躺在摇篮里眨着眼睛”等比喻及拟人中蕴含的情趣;没有帮助学生把思维的触角深入字里行间,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效果;没有通过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和着作者文字脉博的跳动,走进作者的内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