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置 合理的运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妙设置 合理的运用

巧妙设置 合理的运用   摘要   阐述了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并根据情境创设的目标和依托点的不同,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论述了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应用,并对如何创设更有内涵的教学情境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 教学情境 模型构建 假说演绎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合理教学情景的设置与运用。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更好地吸收,知识也要融入于情境,才能更容易被理解、掌握,课堂才能显示其活力和美感。“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境”可以通过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教材知识所表征的生物学现象或者现象的相关背景。教师通过巧妙设置、合理运用情景,教学过程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践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间的过渡和转化,从而使得学习和理解变得容易、有趣。下面,结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于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与处理教学情境的粗浅认识。   1 依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运用教学情境   1.1创设图文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些生物学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作为课堂引入、佐证解读相关原理和生理过程。这种形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直观形象。例如,在本节课课堂引入时,展示课前的实验成果:呈现数码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液中的红细胞在三种不同溶液中(蒸馏水、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9%的NaCl溶液)的三种形态照片;烟草植物细胞在去除细胞壁之后形成的原生质体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形态照片。利用动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吸水、失水的真实、清晰图片,瞬间达到震撼效果,所有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课堂上,同时产生了探究的强烈冲动和浓厚兴趣,通过该情境顺利导入课题。   1.2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实验现象与学生已有认识之间的认知冲突,据此激发他们不断探究的兴趣,并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规律形成直观认识。例如,在解读欧文顿实验中通过“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这一现象推测出膜中含有脂质,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小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向两支装有等量花生油的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食醋和2滴乙酸乙酯,观察哪一组能够溶解在一起。解读分析:花生油中含有油酸、亚油酸等脂肪酸,属于酯类物质,乙酸乙酯也属于一种酯类,它们属于同一类物质,结构相似,根据实验现象,它们可以互溶;而食醋中主要成分是水和醋酸,结构与酯类物质相差很大,根据实验现象,它们不能互溶。这样从而说明:结构相似的物质可以相互溶解。   1.3创设活动情境,优化模型构建   模型构建主要是指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来呈现、解读、反映生物结构、生理过程及规律,具有简化性和直观性。如在分析生物膜中磷脂、蛋白质分子结构分布时,可请学生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细胞内外的环境,用模型摆放出磷脂双分子层;通过罗伯特森电镜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自主构建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静态结构模型,后通过冰冻蚀刻电镜技术对膜结构的成像照片,对三层静态结构模型进行修正、重建。通过必要的模型构建、分析和重建,既可将本节中零散的实验、发现按内在逻辑联系串联成一个有机的研究整体,又能让学生掌握通过模型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探究方法。   1.4创设问题情境,优化问题解决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种通过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善于依据知识原理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因果关系,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去分析、判断和推理,及时回收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并及时予以点拨、启发,让学生在思维的跨越中体会学习、研究的快乐。如在探究生物膜中磷脂分子的分布时,可通过这样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请你分析判断它在空气——水界面上是如何排布的?此时,如果充分搅动液面形成乳浊液,磷脂分子在乳浊液中是呈现球形,还是一个平面呢?有可能会呈现怎样的姿态呢?(学生一般只能呈现出单层脂质分子团,可在其排布好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内部若有水,又该如何排布?再要求一组学生上台排布双层球形脂质体模型。)那细胞膜中磷脂的排布是属于哪一种情况呢?通过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实验现象的佐证,最终确认生物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   1.5设置科学事实情境,提升科学方法   生物科学中的很多学说和发现的提出,假说演绎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假说往往需要大胆的质疑和丰富的想象。有时,不同的假说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某一科学事实,哪一个假说能够成为公认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