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五_七言诗产生新论_杨树增.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人五_七言诗产生新论_杨树增

第 32 卷 第 2 期 集 宁 师 专 学 报 Vol.32,No.2 2010 年 6 月 Journal of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Jun.2010 中国文人五、七言诗产生新论 杨 树 增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 摘 要:中国诗歌杂有五、七言或民间五、七言歌谣,溯其源则年代久远,而中国文人五 言诗的产生则在西汉初,并非始于东汉班固的《咏史诗》,中国文人七言诗的雏形也产生于西汉, 并非始于曹丕的《燕歌行》。文人五、七言诗发展至汉末,各种艺术技巧基本成熟,它上承诗骚 体,下启永明体,惠及近体,完成了中古诗歌的重大转型,对后世格律诗的产生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 关键词:文人诗;五言诗成熟;七言诗成型;重大转型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71 (2010 )02-0001-11 一 但是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社会上普 遍认为“文人诗”并非仅指专门从事文学创 要讲“文人诗”,必须先搞清楚“文人” 作的那部分文人的诗,而是指包括所有具有 这一含义。“文人”是社会文明的产物,最初 一定文化知识教养的人所创作的诗歌,文人 指先祖有文德者。《尚书·文侯之命》:“汝肇 诗是与民间诗相对而言的,据此可知文人诗 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孔颖 也远不是只从汉代才开始的。如《诗经·小 达疏:“汝当受之以告祭于汝先祖有文德之 雅·巷伯》中写道:“寺人孟子,作为此诗。 人。”后引申为知书能文的人,汉代傅毅《舞 凡百君子,敬而听之。”《诗经·大雅·崧高》: 赋》:“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 在知书能文者中有一部分是主要从事著述的 伯。”指明写诗者是官宦孟子及与申家伯爵亲 文人,但由于中国早期生产力比较落后,社 密的吉甫,都属有一定文化知识教养的公卿 会分工不细,从事著述的人只是王官中的史 列士,这二首诗应视为文人诗,至于战国时 官,从事其他著述的文人的产生则远远晚于 期屈原、宋玉的诗歌就自不待言。春秋战国 古希腊。就是后来很长的历史时期,出现了 前,大大小小的贵族,既垄断着政治统治权, 其他一些从事著述的人,但往往身兼一定的 又垄断着文化教育权,只有他们才有受教育 官职,单纯的或主要从事著述特别是从事文 的权力,所以那时的“文人”多为王公贵族。 学创作的专业人员在中国古代是很少的,而 春秋战国时,随着封建领主宗法制的衰微, 这种很少的专业人员毕竟在汉代出现了,不 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文化教育的垄断被打 论是梁孝王的梁园文人集团,还是汉武帝揽 破,社会涌现了一批没有宗族血缘关系又没 士写赋,都证明以文学创作为主要职业的文 有宗法特权却有一定文化知识教养的人—— 人从此而诞生。 “士”阶层,一部分“士”便以自己的精神 收稿日期:2009-03-13 作者简介:杨树增(1946—),男,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人,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 学与文化。 2 集 宁 师 专 学 报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