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法道三家政 治思想对比.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法道三家政 治思想对比

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对比 一 儒家释儒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 《论语·季氏》 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为宗法性国家提供理论依据,孔子理想的社会模式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大一统的、等级分明的、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他希望整个国家是一个君要爱民,臣要忠君,民要规矩,孝悌忠信,君、臣、民各安其份的统一体。 简而言之,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由此看来,最为耐人深思之特点是在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其方法为伦理性之方法,与法家以讲严刑峻法为富国强兵之道截然不同。儒家要求人对人类与社会负起当负的责任,“恕”道便是其灵魂,所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此点与道家的适世玩世又大有不同。实际上,儒家思想所持的是人道主义者的态度,注重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独具特色的人道主义中最有力的教义,是人的标准就是人。就凭这条教义,一个常人只要顺着人性中的善去行,就算初步奉行儒家的为人之道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礼记·大学》 在行政道德上,儒家又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为理想楷模,强调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生活上俭约克己,勤政廉政;礼贤下士,任贤使能;心怀天下,造福于民,“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宪问》),以德服人,使近者悦远者来。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以德治国思想的逻辑演绎。 二 道家循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道家思想与儒、法思想最根本的差别在于:道家眼中的世界,是一个不按人的主观愿望设想的、被无形、无声、无色、不被知觉的“自然之道”作用着的未知世界,并始终对这个未知世界保持着敬畏。,因此,道法自然,无欲无为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学说的本质是都市哲学,而道家学说的本质为田野哲学。 道家鼻祖老子的学识是政治的放任主义与论理的自然主义的哲学。他的理想政府是清静无为的政府,因为人民所需要的乃自由自在而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老子把人类文明看作退化的起源,而孔子式的圣贤被视为人民之最坏的腐化分子。宛似尼采把苏格拉底看作欧洲最大的坏蛋,故老子俏皮地讥讽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其文学上之地位似不及中国尼采庄子,但这一本著作算得上是中国唯一辉煌的哲学经典。经中的道理至为简单,又甚为玄妙。尽我所知,老子是以浑浑噩噩藏拙蹈晦为人生战争利器的惟一学理,但此学理的本身,实为人类最高智慧之珍果,。《道德经》一书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天文学、命理学、相学、黄老学、宇宙学诸多分系,奠定了民族哲学的基础。 政治方面,道家由于其学说倾侧于出世,汉武帝后,逐渐从政治领域退隐,最后退隐到宗教领域,老庄之“道”也演变成中国惟一的本土宗教――道教而流传至今。也是从汉武帝开始,传统文人在儒家积极入世态度的鼓励下考科举,入仕途,但在集权、专制的现实环境中,他们要么牺牲清高、自尊与逍遥,抛弃求仁求圣的宗旨摧眉折腰事权贵以求生存;要么就是恪守儒家先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试图有所作为,然而大多被封建暴力摧残殆尽。对于那些失望于儒家救世理论又不愿意同黑暗现实妥协而被边缘化的士大夫和文人来说,道家道法自然,无欲无为的思想则成为他们精神解脱与自救的药方。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自嘲,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逍遥。他们因为看穿了统治阶级仁义道德粉饰之下的冷酷与虚伪而放弃名教纲常的羁绊,或云游四方,纵情山水,或交朋结友,醉心文章,成为政治上不天真,而生活中率真的真隐士。 三 法家刑法 孔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老子“三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