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关于典故用法研究-苏轼篇3.ppt

古诗中关于典故用法研究-苏轼篇3.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中关于典故用法研究-苏轼篇3

蘇軾詩典故用語研究 第五屆漢語詞匯語意學研討會 台灣元智大學?羅鳳珠 前言 詩詞韻文與語體文不一樣,因為講究平仄、押韻、字句數的限制,成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而典故又是這種特殊語言形式之中的另一種特殊用語結構。 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曰:「詩以用事為博,始於顏光祿(顏延年),而極於杜子美(杜甫)。」宋代詩人典故應用的技巧更加成熟,引用與應用的範圍更廣,構詞與取義更多變化。 蘇軾留下二千八百五十六首詩,他的詩作兼具形式與內容之美,在唐詩的光芒之下另闢蹊徑,再現光芒。 典故的定義 《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是:「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 劉勰在《文心雕龍》的〈事類〉篇第一段便明言:「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 《典詮叢書》的主編范寧先生 :「典故就是詩文中引用古代故事和前人用過的詞語,有來歷和出處的。一般分為事典和語典。事典裡面包含一個故事。……至於語典比較簡單,……這種『融化詩句』也是語典的一種。 」 典故的類別 以出處來歷分類:語典、事典 以用法分類:語典、事典、語事混合典 研究方法 詞彙切分:典故的使用通常以「句子」或「詞彙」為單位,因此在做典故研究時需先做「詩句」的分割及「詩語」的詞彙切分。 詞義標記:標記典故出處原文及相關訊息 研究範圍與詞彙數量 蘇軾詩作:二千八百五十六首 蘇軾詩作字數:二十七萬五千字 蘇軾詩作句數:31,462句 蘇軾詩作詞彙數:約九萬六千條 蘇軾詩作典故詞彙數:約二千條 蘇軾用典概觀 蘇軾詩典故的出處 蘇軾詩典故用法 (一)語典 蘇軾詩典故用法 (二)事典 蘇軾詩典故用法 (三)語事混合典 蘇軾詩用典形式 蘇軾詩用典含義(一) 蘇軾詩用典含義(二) 蘇軾詩用典修辭與句法(一) 蘇軾詩用典修辭與句法(二) 解析典故的困難(一) 解析典故的困難(二) 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一) 解析與使用 解析與使用:通古知今,旁徵博引談何容易 詩人寫詩,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引用典籍做典故,後人讀詩也必須能通古知今,旁徵博引才能讀懂。 「旁徵博引」需要皓首窮經,需仰賴記憶與理解,談何容易? 拜資訊科技之賜,電腦強大的記憶、搜尋、比對等能力,使得「旁徵博引」變成可能,而且電腦徵引範圍的深廣度及正確度(文字)都勝過人腦千萬倍。 電腦只能「辨認字形」,無法「理解字義」,藉助電腦做「旁徵博引」的工作也只限於字形的比對,而且即便只是字形的比對,還可能因為詞彙認定的偏差或詞同義不同(如:此君)而產生錯誤 。 先行對文本做詞彙切分以及初步的詞義標誌,使電腦從辨認字形提升到理解語意,使電腦「旁徵博引」的品質更接近人腦,便可藉助電腦處理典故標誌的問題。 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二) 解析詩人用典的方式 詩人用典的方式分為「語典」、「事典」、「語事混合典」三種。 三種典故之詞彙所含有的元素包含: 一、人名(某人之某語、某人之某事) 二、書篇名(某人某書、某人某文) 三、關鍵詞(相關的詞彙) 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三) 典故的描述與欄位設計 以蘇軾〈次韻和王鞏六首〉:「巧語屢曾遭薏苡,廋詞聊復託芎藭」(頁1130)詩句為例,詩句引用漢代馬援因薏苡而遭人構陷的事件為典,典故描述之欄位設計如表 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四) 典故的標註 從蘇軾詩分析典故,並進行標註。 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五) 解析:典故的查詢 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六) 解析:典故的比對 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七) 解析:典故的顯示 資訊科技與典故的結合研究(八) 引用典故:建立索引 ? 謝謝聆聽 ? ? ? ? ? 敬請指教 * 詩人在使用「事典」及「語事混合典」時,或直接使用前人使用過的詞語與詞義,所以詞義相同,用詞也相同或相似。 或是引用同一個「事典」,因取義(所側重的詞義)不同,致使用詞或相同或不同。 或是詩人在詩文中所要表達的詞義相同或相近,但引用的「事典」不同,只是所取的詞義相同或相近,所以用詞也會不同。 不同的詩人引用相同典故時,「語典」因是直接引用前人詞語與詩意,所以不同詩人使用「語典」的差異較少 。 融合前人用過的典故之用語及同一個典故故事的用法。 語/事混合典 引用古代故事或某人生平事蹟以豐富詩意的寫法。 事典 變化前人詞語,但沿用前人詩意的寫法。 語典 以用法分類 除了傳統的「語典」、「事典」、「語事混合典」之外,蘇軾還將世傳民俗諺語引為典故 。 引用典故出處方面 或如一般使用典故的方法,或整首詩多處用典,但只用同一個典故變化出不同的詞語,或整首詩句句用典。 以用典的方式言 使用典故最多的是敘事詩、祝賀詩 以題材而言 使用典故的詩以律詩及古詩最多 以體裁而言 蘇軾偶而還以自己的詩詞當作「語典」,例如 : 〈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