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咬伤.ppt-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物咬伤.ppt-医学课件.ppt

局部治疗: (1)休息,保持镇静 (2)用稀胺溶液、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食盐溶液、糖溶液洗敷伤口 (3)严重者,皮下注射3%依米丁少许 (4)距刺伤周围约半寸处,涂抹南通蛇药片,或2%碘酊 全身处理: (1)全身症状严重者,内服蛇药片或注射针剂 (2)有过敏反应甚至休克者,可选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治疗 (3)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25%-50%葡萄糖液20ml内,缓慢静注,能有效的制止肌肉痉挛 * 河豚鱼产于我国沿海各地及长江中下游,鱼肉鲜美,但因河豚鱼的某些脏器及组织中均有剧毒,常因剖剥、洗涤、烹调等处理不当而导致食人中毒。 * 河豚鱼毒素毒性强烈,据报道0.5mg河豚毒素可毒死70kg体重的成人。其肝脏、卵巢、睾丸、鱼子、皮肤、胆、血液、眼球、脑髓中都含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以卵巢、肝脏含量最多,河豚鱼的肌肉一般无毒,但受内脏、血液污染可导致食人中毒。 河豚毒素是钠通道的强烈阻断剂,主要使脑干中枢和末梢神经麻痹,先为感觉神经麻痹,次是运动神经麻痹,最后是呼吸中枢和血管神经麻痹,如不积极治疗,则可致死亡。 *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临床药学二班 第六组 23号-32号 * 蛇(snake)属爬行纲。我国约有近五十种毒蛇,其中常见的有眼镜王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烙铁头、海蛇、蝰蛇等。毒蛇咬伤多见于夏秋季节,毒蛇遇人时受惊而要人。 毒蛇的毒素由颚上的一对毒腺分泌,毒腺与毒牙相同,在咬伤的破口处,蛇毒素即由毒牙注入被咬伤者的伤口内。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逐渐扩散至全身。 * 蛇毒的成分绝大部分是具有毒性的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脂类、酶等。 蛇毒按有毒成分的作用性质,可分为神经毒素、血液毒素和肌肉毒素 * 神经系统:全身酸痛、四肢无力、麻木,甚至瘫痪、眼睑下垂、吞咽和发音困难、呕吐。 心血管系统: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心肌,导致心肌炎症、出血坏死等,甚至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心衰。 泌尿系统:蛋白尿、血尿甚至出现急性肾衰竭。 * 局部治疗:早期,排毒、消肿、止痛 中期,祛腐拔毒,治疗感染 后期,生肌敛口,恢复功能 全身治疗:(1)抗蛇毒血清治疗 (2)胰蛋白酶治疗 (3)中医辩证治疗 * 蜈蚣(centipede)属于多足纲,俗称百足,体扁而长,其第一对脚呈钩状,瑞丽,钩端有毒腺口,位居口器直后,故而一般成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蜈蚣性畏阳光,常栖于树皮、腐木、石隙或阴暗的土地上、堆积的煤块中;偶有藏伏于衣、物内。人们在室外工作或小儿玩耍时,可被蜈蚣咬伤而致中毒;室内潮湿和不清洁,亦会有蜈蚣潜入,造成咬伤中毒事件。 * 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的毒液,即毒液呈酸性,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此外尚含酪氨酸、蚁酸、胆固醇等。 局部症状:局部红肿、疼痛。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或发生横纹肌溶解,甚而导致急性肾衰竭,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斑。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加快、痉挛、全身麻木甚至昏迷,偶有过敏性休克。 * 局部处理: (1)拔火罐拔出毒液,并用稀氨溶液、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等清洗伤口。 (2)严重者皮下注射3%依米丁少许,可以止痛。 (3)伤口周围用蛇药涂敷,如金黄散,可止痛、消肿。 (4)伤口周围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止痛及防止毒液扩散。 全身处理: (1)症状严重,应用蛇药。 (2)有过敏症状时,用抗组胺药物。 (3)可用盐酸哌替啶、吗啡、盐酸氯丙嗪止痛。 * 蜂(bees)属于昆虫纲,膜翅目,种类喝多,如蜜蜂、黄蜂、大黄蜂、土蜂、狮蜂等。其腹部末端有与毒腺相连的螯刺。 蜂蜇刺中毒,多由于在林区、树上工作或玩耍时,不慎触动蜂或蜂窝引起。 * 蜂类的毒力不一,蜜蜂毒力较弱,其毒液成酸性,含蚁酸、组胺、磷酸酯酶A、玻璃酸酶、卵磷脂酶。黄蜂的毒液毒性较强,除含组胺外,还有5-羟色胺、胆碱酯酶和缓激肽等,导致溶血、出血和中枢神经损害,并能引起中毒性肝炎。 * 局部症状:绝大部分蜂类蛰伤,仅有明显的红肿、烧灼感及刺痛,甚至形成水泡,很少引起坏死。 全身症状:(1)被群峰或黄蜂蛰伤后,病人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烦躁不安,以致痉挛、昏迷、周围循环衰竭、肺水肿、心肌及呼吸机麻痹,可于数小时内死亡。 (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