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的项目周边居民邻避效应量表编制初探.docVIP

核电的项目周边居民邻避效应量表编制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电的项目周边居民邻避效应量表编制初探

核电的项目周边居民邻避效应量表编制初探   摘 要 编制核电项目周边居民邻避效应量表,并进行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具体通过文献研究和个体深访,确定量表内容及其表达方式;采用QS核电站周边居民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量表的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开发的量表包含风险感知、收益感知、公众接受度,以及邻避行为倾向四个因子,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结构效度,适用于测评核电项目周边居民的邻避风险。   关键词 核电站;公众接受度;邻避效应;量表开发   分类号 B841.7   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7.09.007   1 引言   发展核电是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也是当前应对雾霾污染的重要举措,但是从各国的经验看,核电项目的公众接受度偏低(Slovic,Layman, Flynn,1991),具有典型的邻避效应(Welsh,1993),存在社会对抗风险。近年发生的广东鹤山龙湾工业园核燃料项目事件、台湾第四核电厂事件、印度库丹库拉姆核电站事件等,都是由于核电项目建设而引发的社会冲突。   当地居民或单位因为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造成不利后果,可能采取强烈的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行?椋ㄌ阑愫疲?2007)。这种群众排斥建设项目使用当地土地的现象,在西方被称作LULU(Locally-Unwanted-Land-Use)现象或邻避(Not-In-My-Back-Yard,NIMBY)效应;人们对于不喜欢的建设项目,表现出的嫌恶、避让或反对的心理特征,叫作邻避情结;与之相关的对抗活动,则是邻避行为。各类核电站、核废料基地,以及核燃料厂选址地的居民,普遍存在邻避行为倾向。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在发展核电的过程中,应当将邻避行为倾向作为重要的社会冲突风险监测对象,但是目前还未见有专门监测邻避行为的量表。   Downey(1986)总结反核运动发现,外部压力和社会控制机制失灵,内部的利益风险分配诱因、公众的信念等影响因素,共同导致了核能政策与核能技术应用的社会抗争。可见由核电项目引发的社会冲突,具有潜在的心理发生机制。研究表明,收益感知与风险感知是核电站公众接受度的核心解释变量(Songa,Kimb, Han,2013;Visschers Siegrist,2013;Wallquist,Visschers, Siegrist,2010;Whitfield,Rosa,Dan, Dietz,2009;Tanaka,2004),核电项目之所以遭到反对,是因为一些群众认为核电的收益非常小,但是风险却令人难以接受的大(Slovic,1987)。显然,收益感知、风险感知因子,可以很好地解释核电项目的公众接受度。而偏低的公众接受度,又是造成核电项目社会冲突的主因。诺贝尔奖获得者费米(Fermi)很早就预见到公众对核能的接受态度偏低,将成为核能发展的巨大障碍(Wu,Naren,Han, Wang,2013)。但接受度并不是解释核电项目邻避效应的唯一指标,在谭爽和胡象明(2013)的研究中,风险感知也被用以解释人们反对核电站的行为。据此,本研究将用风险感知和公众接受度解释核电站周边居民的邻避效应,并编制核电项目周边居民邻避效应测量量表。   如图1所示,拟开发量表将包含收益感知、风险感知、公众接受度和邻避行为倾向四个影响因子。从各因子的理论关系假设看,核电项目收益感知的提升有助于抑制风险感知、提升项目的公众接受度;风险感知的增长会降低核电项目的公众接受度,并提升项目选址地居民的对抗行为倾向;公众接受度的提升则有助于减少项目选址地居民的对抗行为倾向。本研究希望可以利用该量表,分析核电项目选址地居民的潜在对抗风险。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由于核电项目属于邻避型项目,调查对象居住地与项目的地理距离,可能影响其接受态度,已有研究(如:戴正,张峰,芦丽嫦,胡丹标,胡艳敏,钟鹏飞,2014;杨广泽,余宁乐,韩重森,庄家毅,费新军,许雷,2006)绝大多数在距离核电项目30公里范围内选择调查对象。本研究的数据2014年在QS核电站周边采集。QS核电站座落于QS镇,该镇距离核电站在30公里范围之内,2014年全镇辖有1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常住人口9117户, 共3万余人。在基层干部协助下,随机抽取3个村1个居委会作为调查点,并采取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受调查家庭根据便利原则确定,每户邀请1名16岁以上家庭成员填写问卷。原计划调查400户家庭,实际完成问卷387份,有效问卷374份。其中,调查对象男性占40.6%、女性占59.4%;调查对象初中及以下占20.9%、高中文化占23.1%、大学(含大专)以上占56%;调查覆盖16岁以上各年龄段人群,并以20~40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