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防控知识讲解材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病防控知识讲解材料.ppt

(四)性别分布 2001~2008年共发病22612例,其中男性18433例,女性4179例,男女比例为4.41:1 (五)职业分布 布病病人以农民为主,占总发病人数的82.36%,其次为牧民,占总发病人数的6.98%。 (六)时间分布 布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6月份。 2009年布病发病情况 2009年全省共报告布病4768例,与去年同期相比(4834例),下降了1.37%,分布在11市115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区总数的96.63%。其中报告病例最多的是,大同市1193例,朔州市发病1162例,占到全省发病例数的48. 64%,其次是,晋中市619例,忻州市552例,临汾市408例,吕梁市265例,运城市247例,长治市180例, 晋城市72例,太原市55例,阳泉市15例,不详1例。 2008与2009布病发病比 2009年布病地区分布 疫情上升主要原因 畜牧业的迅猛发展, 传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 检、免、淘 落后的养殖方式 庭院散养-放牧混养 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存在危险因素 布病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人间布病防治能力不足 群众防病意识与知识不足 四、布病的危害 (一) 影响人体的健康 (二) 阻碍畜牧业的发展 (三) 经济损失 布病流行病学 传染源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氏杆菌的宿主。与人类密切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 染菌动物首先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如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毫升乳含菌量高达3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1.5~2年,所以病羊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传染源 各型布氏杆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现象,即羊型菌可转移到牛、猪,或相反。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可从粪、尿、乳向外排菌,1991年有学者报道了实验工作人员受染后传染了配偶,均说明人传人也有可能。 传播途径 1、经皮肤 粘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口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 2、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染病动物的生乳及未熟的肉、内脏均可引起传染。 传播途径 3、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布氏杆菌为生物战剂、向牧区或战区喷洒气溶胶,危害人类和牲畜,是值得警惕的。这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 4、其它。如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苍蝇携带、蜱叮咬均可传播本病,但重要性不大,近年有职业性疾病发展为食物媒介传染病的趋势。 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氏杆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病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流行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繁殖季节为多。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爆发流行。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布病的流行强度受布氏杆菌菌型、气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对牧畜管理情况有关。 流行特征 但近年牧畜贸易增加,人们食品结构改变及皮毛需求的激增导致牧区布病向农区和城市转移。流行特征变为点状散在发病。职业向学生、儿童迁移,性别差异也小。国外报道某些流行区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可达40%,妇女在同年龄组高于男性这种流行特点是值得注意的动向。 临床表现 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不一,其长短与侵入机体病原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诸因素有关。如布氏菌菌量大,毒力强、而机体抵抗力又弱,则潜伏期较短,反之潜伏期较长。一般情况下,为1~3周,平均为2周。 布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各异,轻重不一,呈多器官病变或局限某一局部。主要表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