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二程易说拾遗在易学史上跟价值
PAGE
PAGE 12
試論《二程易說拾遺》在易學史上之價值
黃 忠 天
提要
就易學發史而言,宋代易學具有復古與啓新之學術意義。其義理派易學,一方面繼承王韓與孔疏系統義理易學,復又盡棄其老莊玄虛之論,代之以切於世用之儒理人事。其中,能獨樹一幟,而堪為一代儒理派易學宗師者,殆推程頤《易傳》一書。無怪乎清初大儒顧炎武亦慨嘆曰:「昔說《易》者,無慮數千百家,然未見有過於《程傳》者。」四庫館臣亦推譽為「言理精粹,自非漢唐諸儒可及」。因此,九百年來,《程傳》成為學者必讀之書,亦為詮釋易理,研究易學者相與討論對話的基礎。惟就研究宋代易學史者,乃至於研究二程易學者,《程傳》自有其侷限與不足。因而藉由原本零散於繁富龐雜之二程《文集》、《遺書》《雜著》、《語錄》等等所輯錄之《二程易說拾遺》,進而從事深入之探討與比較,誠具易學史與學術研究之意義。本文即擬從易學史之角度,略論本書之價值,相信對於未來從事有關宋代易學研究者,當能藉由本書獲得更為宏觀深入之瞭解。
關鍵詞:二程易說拾遺、程顥、程頤、易學史、易經
一、前言
2005年初,旅居美國賓州程德祥先生知我撰有《周易程傳註評》一書,雙方魚雁往返,相談甚洽。德祥先生為伊川二十九代裔孫,熟諳二程家學,並惠寄清.康熙年間,朝鮮.宋時烈所編《程書分類.易類》一卷《程書分類》(韓國大田市:學民文化社影安東權尚夏跋《程書分類》本,1994年) ,該書彙集《二程集》中之易說,頗便於閱覽。余驚喜拜讀之餘,並信手核對書案前《二程集》,始覺其中頗多疏漏,既驚嘆二程易說及與易學相關資料之繁富,誠可輔翼《程傳》,並提供宋代易學史撰述之參考,復憾惜宋氏疏漏如斯,於是遂有重作之志。自2005年起陸續所發表〈二程集易說初探〉〈二程集易說初探〉一文收錄於《周易研究》第五期,2006年,頁65-71。、〈二程易說的編纂與研究〉第二屆宋代學術研討會。嘉義:民雄(嘉義大學中文系) 2008/11/15-16。,即為初步研究之成果。今隨《二程易說拾遺》編纂之即將完成與研究之深化,並植基於上述二文,
《程書分類》(韓國大田市:學民文化社影安東權尚夏跋《程書分類》本,1994年)
〈二程集易說初探〉一文收錄於《周易研究》第五期,2006年,頁65-71。
第二屆宋代學術研討會。嘉義:民雄(嘉義大學中文系) 2008/11/15-16。
關於二程易說編纂工作,宋時烈曾將《二程全書》略做分類,編成《程書分類》一書,並將所收錄二程易說,併為《易》類一卷,凡287筆;(不含《程傳》一書),惟據筆者自《二程集》所輯易說,竟達500筆以上,顯見宋氏《程書分類》一書遺漏甚多,加以其書於易類未再進一步分類,查考不便。在編輯上,其書亦僅就《二程全書》歸納,對《全書》以外門弟子與時人著作中所保存之程氏易說及與易學相關資料,亦未做較全面性之歸納整理。今所編《二程易說拾遺》則針對宋氏所不足之處,除全面蒐集二程易說相關材料外,並將所蒐得之易說約500多筆,區分為五個部分,歸納分類如下:
(一)通論:收錄二程通論易學,或與《易》相關,其中包含(1)論讀《易》之法、(2)評前人易說、(3)談《程傳》撰作、(4)記師友論《易》、(5)論卜筮之事等等。
(二)六十四卦:將《二程集》中所錄二程易說,其中專就某卦論述者,分別歸入其所屬各卦。另經傳編排則蓋依通行本《周易》,即將〈彖〉、〈象〉、〈文言〉等分別散入所屬各卦中,以便學者參閱對照。其中除〈需〉〈訟〉〈大有〉〈噬嗑〉〈離〉〈遯〉〈晉〉〈解〉〈益〉〈夬〉〈鼎〉〈漸〉〈歸妹〉〈豐〉〈旅〉〈巽〉〈中孚〉〈既濟〉等卦未見論述外,餘均有一筆或多筆。
(三)《十翼》:將所錄二程易說,其中專就〈繫辭〉以下論述者,分別歸入其所屬各傳各章中。
(四)其他:將既不屬於通論或六十四卦與《十翼》,復單獨成篇者,分別歸入。如(1)〈易序〉:原收錄於王孝魚點校《二程集(上).河南程氏文集.遺文.易序》。(
原收錄於王孝魚點校《二程集(上).河南程氏文集.遺文.易序》。(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2月2版),頁667-668。
原收錄於《二程集(上).河南程氏文集.遺文.易上下篇義》,頁664-667。
(五)附錄:將二程相關生平資料附錄,如本傳、墓表、年譜等等,以供查考。
一部良好之易學史,固宜記錄易家易學著作及其易學思想,然若能就其生平梗概、師友交誼、易學傳承、人格精神等等略做鋪敍,則不僅能使讀者藉收知人論世之功外,更能在千百年後猶見其謦欬,成為一部具有生命之易學史。然而歷代易家如過江之鯽,欲以有涯之生,盡識歷代易家、盡讀天下《易》書,戞戞乎其難也。因此,正賴有識之士,共襄盛舉,從事易學史之相關編撰或研究,藉收集腋成衣裘之效,而《二程易說拾遺》或可提供此一易學史上之價值。
二、輯錄二程治易經驗
程顥與程頤二人為北宋理學巨擘,其中程頤更為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