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县鼠害的现状及综合治理的策略.docVIP

杂多县鼠害的现状及综合治理的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多县鼠害的现状及综合治理的策略

杂多县鼠害的现状及综合治理的策略   [摘 要] 通过走访牧户、实地考察和查阅历史资料等形式。对杂多县的鼠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鼠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鼠害治理的原则和方法。杂多县主要危害啮齿动物4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高原鼠兔。   [关键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鼠害 治理对策 生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 S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267-02   杂多县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南部,东与玉树、昂欠两县毗邻,西靠唐古拉山地区,南接西藏自治区,北靠治多县。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90公里,全县平均海拔4290米,最低海拔为3900米,最高海拔达6000米。从整体看,西部地区地形坦荡,山体低矮平缓;东部地区高山严峻,峡谷深切,海拔由东向西逐渐递增,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也随着地形的变高也越来越艰苦。   鼠害的发生成为杂多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对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自然概况   杂多县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3°38′-96°12′,北纬32°08′-34°15′之间。县城萨呼腾镇离州府结古镇223km,距省会西宁市1084公里。全县土地面积5361.61万亩;其中草地总面积4886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439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2%。   全县共辖七乡一镇,31个行政村、110个牧业合作社。2014年初,根据统计数,全县牧业户数12769户,人口56309人。年末,全县各类牲畜存栏29.3万头/只/匹,母畜比例54%、共繁殖各类仔畜8.67万头/只/匹,成活率为91%;出栏牲畜3.8万头(只),出栏率为38%,出售11.13万头(只),2014年,全县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2081.75元。   2 调查方法   根据研究的基本要求,采选取典型样地,用夹日法和洞口统计法,调查啮齿动物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同时采取入户访问和座谈的方式收集鼠害资料。   2.1 夹捕法   草地鼠害监测方法:在草地植被监测点,选定三块1/4公顷的固定样地,采用堵洞盗洞法、夹日法进行,同时在植被盛期采用样方对照法进行损失调查。   2.2 洞口统计   选定有代表性的样地,用GPS定位,记录调查地点的生境特征。结合足迹和粪便等痕迹,确定洞口是否为弃洞,根据对洞口的判断,识别鼠种。用样方统计各类生境中啮齿动物的洞口数量。鼠兔采用堵洞开洞法确定有效洞口数。   2.3 访问调查   访问当地牧民了解各地鼠害的历年发生情况、迁徙情况和发展情况,掌握鼠害和农牧等经济活动的关系。   3 鼠害类型和危害现状   3.1 鼠害类型   杂多县主要危害鼠种有黑唇鼠兔(Ochotonacurzoniae)、根田鼠(M.oeconomus)二种。   根据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型啮齿动物的危害特征,可将杂多县的鼠害分为:   (1)鼠兔型;(2)鼠兔+田鼠型;   鼠兔型:以黑唇鼠兔的危害为主,为地面鼠害。在全县内发生较为普遍,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在过度放牧的退化草场,莫云乡、阿多乡、查旦乡的夏秋季草场,海拔超过4400米,在高山嵩草草地类型草地上,洞口数超过2800个。在较干旱的地区,加速了鼠害的繁殖速度,造成土壤含水率和肥力降低,导致草场的沙化。   鼠兔+田鼠型:鼠兔洞口220个/公顷;藏蒿草杂类草沼泽草甸中田鼠洞口736个/公顷,鼠兔洞口410个/公顷。并有喜马拉雅旱獭参与危害,并导致“黑土滩”形成。   3.2 鼠害现状与分布   经监测,杂多县害鼠种类主要为高原鼠兔,共有危害面积47.96万hm2,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6.20%。其中高原鼠兔危害面积47.96万hm2,严重危害面积35.17万hm2,平均有效洞口数710.63个/hm2。   4 鼠害成因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植被以高寒类型的草原和草甸为主,这类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牧草生长期短,生产力低下,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缓慢,抗干扰和自我恢复能力差,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和敏感性。杂多县鼠害形成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超载和过度放牧   以往由于对各类草场的生产力缺乏科学认识,加上牧民缺乏商品转化意识,盲目地追求牲畜存栏数,使草场超载。由于长期超载,对草场的放牧牲畜量没有合理布局,造成了乱放、抢放,以及过度践踏和频繁啃食,从而使适应性强,而不耐践踏的丛生禾草逐渐清失,造成植被组成简化,草场生产力下降,杂类草和劣质草增多,草场发生偏途演替,引起草场退化。草场植被退化表现为植被高度下降、盖度下降、产草量的降低和毒杂草比例增大。退化草场由于生境开阔,十分适于鼠兔栖息,过度放牧导致草地植被退化,形成许多斑块状的黑土地,增加了土壤水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