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钱宰早朝诗史料勘误及教学的应用.docVIP

明钱宰早朝诗史料勘误及教学的应用.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钱宰早朝诗史料勘误及教学的应用

明钱宰早朝诗史料勘误及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水东日记》,《孟子节文》,笔记,史料辨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3―0025―05   日前,笔者在参加高中新课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的教学与观摩活动时,一位教师在教学开始给学生出示了一则材料:   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等学生看完该段资料,教师提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老师,钱宰家里出了内奸!”“老师,明朝的特务太厉害了!”“老师,朱元璋把钱宰吓坏了!”……也有同学联系教材内容,说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教师顺势导入教学内容的讲授。后在同课异构等活动中也发现这则资料被广泛运用于该课教学与测评中。   从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课的题旨来看,本则材料的运用恰到好处。但在课后,一直萦绕在笔者心头的一个疑问是这则材料的来源问题。无独有偶,笔者在翻阅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时,也看到了关于这则材料的不同叙述:   明朝特务的足迹,遍及京城内外。老儒钱宰应召入京编书,上朝后低声吟咏:“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特务马上向明太祖报告。第二天,明太祖召见钱宰,对他说:“昨天的诗写得好啊,但朕何曾嫌你迟,改用忧字如何?”钱宰吓出一身冷汗,忙磕头谢罪。明太祖说:“现在就放你回去,好放心熟睡!”随即把他遣送回家。   将教师引用的资料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这则故事的表述加以对比,笔者发现两者存在三点不同,也引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是前者说钱宰“散朝回家”后随口赋诗,而后者则说是“上朝后低声吟咏”,那么钱宰吟诗到底是在散朝后还是上朝后?二是前者在钱宰请罪之后没了下文,但后者则说钱宰请罪后被明太祖遣送回家。钱宰是否确实是因赋该诗而被遣返?三是前者言钱宰参编《孟子节文》,后者仅说钱宰“应召入京编书”,前者言之凿凿,而后者则较模糊。钱宰此次入京是否是在编写《孟子节文》?为了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笔者专门查找相关的资料,对这些问题做初步探讨,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   一、钱宰《早朝诗》出处  要回答上述几个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资料的来源问题。在确认教师是在网上下载的课件并略作个人化的修改后,要从教师那里获得这一史料来源无异于缘木求鱼。为寻找答案,笔者翻阅了《明史》及钱宰的文集《临安集》。《明史?艺文志》并未收录钱宰的著作。在文渊阁景印《四库全书》中存有钱宰诗文集《临安集》。但《临安集》中并无《早朝诗》一文。从《临安集》的诗风来看,钱宰“其诗吐辞清拔,寓意高远,刻意古调,不屑为艳仄一体,徐泰《诗谈》譬以霜晓鲸音,自然洪亮,古文虽非所擅长,而谨守法度,亦无卑冗之习”。而《早朝诗》用语俗白,为随口而作,与《临安集》诗风大相径庭,自然难登其雅堂。倘若《早朝诗》确为钱宰所作,最早又将载于何文?笔者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该条资料运用较广,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冷成金《读史有学问》、吴晗《朱元璋传》以及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都曾引用该史料来论述明初特务的无孔不入,且叙述大体一致。其中吴晗《朱元璋传》言:   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罢朝吟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元璋对他说:“昨天作的好诗,不过我并没有‘嫌’啊,改作‘。院’字如何?”钱宰吓出了一身冷汗,磕头谢罪。   在《朱元璋传》和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都注明这则资料来自于叶盛《水东日记摘抄》。寻根溯源,在《水东日记》卷四“钱子予”中,对这一事迹进行了这样的记载:   临安钱宰子予,武肃王之裔,元末老儒也。高庙礼征,同诸儒修纂《尚书》,会选《孟子节文》(原文断句不对,应为“同诸儒修纂《尚书会选》、《孟子节文》”),公退微吟曰:“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察者以闻。明日,文华燕毕,进诸儒,谕之日:“昨日好诗,然曷尝嫌汝,何不用忧字?”宰等悚愧谢罪。后未几,皆遣还,宰以国子博士致仕。家会稽,宦业至今不绝。宰尝自书门帖曰:“一门三致仕,两国五封王。”唐昭宗赐敕,宋宣和所赐“吴越家宝”铜印,一斤重,今藏其家。铁券王像在台郡长房。   《水东日记》对钱宰参编《孟子节文》和因赋《早朝诗》被遣归一事说得非常明白,吴晗《朱元璋传》与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等对此事的叙述都遵照了《水东日记》的原意。《水东日记》本为叶盛的笔记,而明代笔记是明人记琐事、表心迹、抒情感的特殊文学样式。要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