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徽州土地的关系的研究综述
明清时期徽州土地的关系的研究综述
摘 要:徽州文书是20世纪继甲骨文、秦汉简帛、敦煌文书、明清大内档案之后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五大发现,促成了徽学这一新学科的形成。在数量众多的徽州文书中,土地买卖契约文书所占比例最大,内容最为丰富,产生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该文回顾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相关的梳理、比较,以进一步了解徽州土地关系问题,关注徽州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综述
中图分类号 F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5-01-04
Abstract:Huizhou documents are the fifth big discovery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following the Oracle, bamboo slips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Dunhuang documents, archiv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It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new discipline of Huizhou.In a large number of Huizhou documents, land sale contracts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issue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 of Huizhou and focus on Huizhou r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Ming and Qing Dynasties;Huizhou;Land relationship;Review
土地关系是指人类在维护土地和土地利用、土地权属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也称基本社会关系,如地租关系等。[1]土地关系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考察该时期土地制度、土地运行机制、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等各个社会生活方面。徽州地区虽然只是一隅之地,但却是我国历史上仅有的地方契约文书能够大量完好保存下来的地区之一,这些契约文书对徽州地区的记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中国晚期封建社会的发展一脉相承,既有其特殊性、也具有普遍性。自20世纪50年代徽州文书陆续被发现以来,徽州土地关系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本文试图对这一研究作出简要回顾。
1 徽州土地关系原始资料汇编
在众多的文书档案中,土地买卖契约,土地租佃契约、税票、推单等类型的契约为数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土地买卖契约本是土地交易之际由多方签订的法律文本,作为土地买卖活动的原始记录而成为土地买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随着徽学研究的深入,徽州文献的汇编、整理与公布就显得愈加必要了。
安徽省博物馆在1988年出版《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一辑)[2],汇集了自明洪武至清光绪年间的买卖田、地、山、塘、屋、基地等契约,集中反映了明清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徽州文契整理组又编纂了《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二辑)[3],本书主要收集的是明代的土地买卖契约,是当时土地交易的原始记录,反映了该时期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面貌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20世纪末,在学术界同样具有重大影响的另一部徽州资料著作是由王钰欣、周绍泉主编的《徽州千年契约文书》[4],本书收集了宋至民国时期的土地买卖契约、文书,内容涉及也更为广泛,包括土地买卖、赋税徭役、典当租赁以及商业活动等,是研究中国农业史、经济史、社会史等学科的珍贵文献资料。20世纪初,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伯山先生整理编撰的《徽州文书》[5]到目前为止共出版了5辑,每辑10卷,共50卷,包含的文书约2.5万余份(册)。书中涉及到大量的徽州买卖田地、房屋、山地的契约,最大的的特点是经过归户整理,为研究者进行系统性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05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印刷出版了一套系统介绍徽州文化的大型学术丛书《徽州文化全书》系列,共20卷,其中《徽州文书档案》[6]和《徽州土地关系》[7]都大量收录了徽州土地买卖的契约文书,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土地关系史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此外,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对馆藏徽州契约文书进行整理、汇编而成的《千年徽州契约文书集萃》[8],共分装成10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