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噁英环境多介质分布、焚烧释放及减量控制研究-环境工程专业论文.docx

二噁英环境多介质分布、焚烧释放及减量控制研究-环境工程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噁英环境多介质分布、焚烧释放及减量控制研究-环境工程专业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本论文属于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摘 要 二噁英(PCDD/Fs)是一类具有半挥发性、生物累积性、持久性和毒性的污染 物。作为“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缔约国之一,查清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 源和环境污染分布水平,逐步削减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是我国履行 该条约的必须责任和义务。(1)我国经济不/欠发达地区的二噁英污染监控明显滞后, 不利于污染现状的综合分析与评估,因此应适时开展我国经济不/欠发达地区二噁英 本底值研究 2)城市固体废弃物(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医疗废弃物(Medical waste, MW)和工业危险废弃物(Hazardous waste, HW)燃烧过程产生的烟气、烟 尘、飞灰和炉渣等含有大量二噁英类物质,有必要对现有不同类型的焚烧炉二噁英 排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形成机制的共性和差异性,为二噁英在焚烧过程的 源头、过程和末端控制给予基础支撑。 论文以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广西某典型区域的四种环境受体为研究对象,对其 PCDD/Fs 分布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模型的定性/定量综合分析,阐述了该地 区环境多介质中二噁英污染来源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论文还对废弃物焚烧炉的二 噁英生成与排放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当前的二噁英排放现状和排放机 制,并提出了针对性减排措施。最终基于该区域的地理和气象信息,采用三级多介 质逸度模型研究了二噁英环境归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有: (1)该区域中大气、树皮、土壤和沉积物的二噁英毒性当量分别为 29-55 fg TEQ/Nm3, 0.46-1.30 pg WHO-TEQ/g, 3.2-1.3 pg WHO-TEQ/g, 1.3-1.6 pg WHO-TEQ/g,处于世界中等污染水平。高氯代为主要特征因子,特别是土壤和河流 沉积物中 OCDD 的含量极高,且该区域工业污染并不是主要二噁英污染源。二噁英 环境本底值监控须采用多介质监控指标进行完善、全面的监测。 (2)开展了环境多介质源解析和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估。源解析推断出除草剂 的历史使用遗留问题是该典型区域内二噁英环境本底值污染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 人体健康研究显示该地区人体总暴露量为 0.4460 pg I-TEQ/(kg?d),说明该地区人体 PCDD/Fs 污染较为轻微,其中食品的摄食暴露是二噁英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3)研究结果表明焚烧炉超标排放情况相当严重,9 台焚烧炉每年可向环境大 气排放 0.97 g I-TEQ 的 PCDD/Fs,其中 MSW 焚烧炉为主要污染来源。焚烧炉内二 噁英的合成机制主要为由头合成,缺乏有效的尾气控制设备将导致大量含有二噁英 的烟气进入环境。PCDD/F 单体可作为焚烧炉排放二噁英 I-TEQ 值的有效指示因子。 (4)二噁英焚烧减量控制策略上可分为三方面:源头控制(废弃物进料改善), 过程控制(燃烧条件确保)和终端控制(尾气收集减排)。分析指出我国传统的垃圾 混合收集方式不利于二噁英减排,应提倡垃圾分类收集。焚烧前避免厨余垃圾进入, 并尽量破碎进料垃圾使之均匀质。焚烧时应提高燃烧效率,并最终开发适合我国垃 圾组分特征的焚烧炉型。焚烧后应针对焚烧炉二噁英的由头合成机制,控制在 1 秒 钟内能将高于 500°C 烟气急冷至 200°C 以及去除气相悬浮和固态沉积的飞灰颗粒等 关键工序上。并提出在 BOT 模式下经营的焚烧厂需加强监管。 (5)三级多介质逸度模型有效地模拟了区域内环境介质中二噁英的归趋情况。 三种 MSW 焚烧炉的模拟情况表明,短期内二噁英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归趋不会有 较大的浓度改变,而大气中二噁英的浓度明显上升,分别为 26.2, 26.3, 26.4 fg TEQ/m3。大气到土壤的输送是该典型区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