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问题学生”成因及教育策略-教育管理专业论文.docx

初中“问题学生”成因及教育策略-教育管理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问题学生”成因及教育策略-教育管理专业论文

是说说容易,做起来比较困难。世界上人无完人,学生当然不能例外,他们产生 一点、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不足为怪,教育者必须承认并尊重这些事实。并不 是说出现问题的学生就是“问题学生”。 很多教育专家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什么是“问题学生”。有研究者把“问题学生” 分为违法型、乱纪型、劣德型、心理缺损型、其他(身体素质差、学习成绩差)型;1也 有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行为,认为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 要分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2 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学生”主要是指品德行为偏常、经常出现违反校纪校规 的行为的学生,如逃学旷课、打架斗殴、说谎、偷窃、敲诈勒索小同学等,他们 对学习无兴趣、无目的、态度恶劣。其中,有的人对正面教育持较强烈的抗拒和 逆反心理。有的学生个性及心理上表现为意志消沉、喜怒无常、易冲动、脾气暴 躁。有的学生在人格上不够健全,对别人、对集体和社会常以敌视的眼光看待。 这些同学一般崇拜江湖侠士,讲“哥们儿”义气,与社会不良人员交往。有教育者称 此类学生为“边缘学生”。一方面,这些学生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拉一拉可能转变, 帮一帮可能促其渡过心理危险期,推一推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因素。另一方面, 这些学生游走在学校的边缘,成为学校与社会的边缘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 则极易逃离校园,成为学校管不到,家庭管不了,社会没人管的“三不管”人员,一 旦受到社会的不良诱惑,很容易走向犯罪的深渊。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问题学生”目的 本课题就是想通过在自然情景下对具有代表性的独特个体进行研究,试图发 现“问题学生”微妙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进而丰富教育“问题学生”的方法策略。本研 究包含以下两个维度:从纵向分析,“问题学生”是怎样认识自己的成长变化的。包 括学习、生活、品德、个性、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从横向分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在多大程度上能被“问题学生”所接受。在“问题学 生”看来,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影响哪些是与自身的需求相同的?哪些认识和 教育方法是他们不可接受的,歧视性的,产生消极影响的,尽管学校和教师声称 这些教育方法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1 杨福言.江新顺:((什么学生是问题学生》, HYPERLINK /cjxsZH/kt/skd_wdxs.htm /cjxsZH/kt/skd_wdxs.htm 2 李宁:《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教育对策》,《太原教育学院学报资,2005 年第 3 期。 第一,从“问题学生”自身角度,对其行为的剖析和意义的解释,揭示“问题学 生”的微观心理世界,从而分析“问题学生”的形成因素。第二,希望通过呈现这个 情景化的研究过程,使教师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被“问 题学生”的形成因素所震撼,以期澄清教师们的一些模糊认识,使教师们都能更加 热爱自己的学生,更加愿意接近“问题学生”,更加愿意走进“问题学生”的心灵世界 去了解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伸出温暖的手去帮他们一把。第三,也希冀通过 我的课题研究,使教师们能够对“问题学生”产生更加科学的认识,反思自己的教育 教学行为,纠正不良的教育方法,改善具体的“问题学生”的管理措施,从而对“问 题学生”的教育能够更加理性和科学,更加有的放矢,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3.2 能够更进一步的体验和理解“问题学生” 质的研究更加强调过程性和情景性,研究者必须以自己作为研究工具,尽可 能的接近特别是心灵上接近自己的研究对象,对研究现象进行追踪调查,通过亲 身体验获得与对方的共情和理解。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在乡村学校上学,学校办 学条件比较差,学校教育很是单一,除了语文、数学、体育、政治外,其他有意 思的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根本无法问津。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经常带领 我的小伙伴们在下课后三五成群,玩笑打闹,有时上课也少不了有些小动作。记 得有一次作文课,是位年过半百的男老师在朗读同学的范文,我的同桌从家里拿 来一个城里亲戚送给他的魔方,我看同桌没几下就能把魔方还原,自己尝试了好 几次都不能弄好,于是不甘心就在老师读范文的时候实在忍不住就在桌子下面玩, 没想到用力太大,魔方啪的一声掉地上了。语文老师非常生气,走下讲台,一把 抢过我捡起来的魔方把它摔散到地上,大声说:“你个坏孩子!”。同学们笑了起来, 我的脸一下子红了。“你是个坏孩子”的声音在我脑海里响了很多年,像一把利剑, 使我对“坏孩子”心生厌恶。从此,我对这个年迈的老师敬而远之,慢慢的就不喜欢 学习数学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常问自己“我是坏孩子吗?” 在十几年的从教经历中,我又接触了大量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也经常被 家长和教师们称为“坏孩子”,他们各具特色,各有自己的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